物境

    物境 :

《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的三境说,受到佛教境界说的深刻影响。《杂譬喻经》有“神是威灵,振动境界。了知境界,如幻如梦”之语,《俱舍论颂疏》有“实相之理为妙智游履之所,故称为境”之语。佛教认为,人所具诸种感官“六根”“六识”之所及、所托称作境界,但“一切境界,本自空寂”,境界随着人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外境是人的内识的幻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诗格》改造了佛学的境界,将其引入诗学,以“三”指涉诗人的思想意识统摄物象、境象的具体情形。三境是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物境、情境、意境是依次递升的层次序列,贯穿着佛学超脱色境、直达唯识的最高追求,同时强调意境为最高形态,开启了之后三境归一的理论路径。

与物境对应的是写景为主的山水诗,创作方式主要是基于观览、登临和想象的描写,如皎然《诗式》所说:“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但是物境并非对物象的客观呈现,根本目标亦非专门追求形似,而是以诗心统摄、笼罩和驱使的主观境像。

为您推荐

质实

质实 : 字面意义是质朴实在,用于形容人品,具有褒义。但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常表示一种带有贬义的风格描述,其涵义是因实物实景描写过于繁密而板滞堆砌,缺少灵动之气的艺术特点。关于质实风格,具有代表性..

自得说

自得说 : 渊源于先秦儒道思想,是贯穿于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历程的核心概念。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孟子·离娄下》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

誓 : 誓,即战前动员令,又称誓众、誓师辞。《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之一。《周礼·秋官·士师》说:“誓,用于军旅。”《文心雕龙·诏策》云:“誓以训戎。”《尚书》以“誓”为名的有《甘誓..

幽深孤峭

文与道俱

文与道俱 : 道即儒家之道,相当于儒家的伦理观念、义理规范等,既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又具备经天纬地的超验性指导功能。北宋古文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在重视儒家之道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文学自身的规律和特..

情境

情境 : 《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

姚锡钧

姚锡钧 : 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7岁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年12,以第一名考入府中学堂。成绩优秀,毕业后被保送入京师大学堂。以作文优异,受到教授林纾激赏。该校提调商衍瀛亦爱其才,特许其免交膳学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