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革命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并率先变革文体,产生广泛影响,形成报刊文章变革潮流。文界革命是在近代前期散文演变基础上发动的。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倡导经世文风,把散文创作引向面对现实、揭露时弊、议论改革的方向。行文则称心而言,散偶兼用,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禁忌。
随着西方出版技术和近代报刊的传入,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开始创办报刊。王韬在他所创的《循环日报》上,“以所见达之于日报”,“往往下笔不能自休”(《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开创了一种报章文体。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等,纵议国势,抨击旧政,传播西学,倡言变法。尤其是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气势充沛,不拘陈规,称“时务文体”。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底,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首次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再次强调“文界宜革命久矣”,主张以“流畅锐达之笔”,“播文明思想于国民”(《绍介新著〈原富〉》)。文界革命的宗旨,就是将“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进行思想启蒙,“造成一种新国民”。同时,把近代思想、言论、出版三大自由论和国民意识引进报章文体观。
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过渡时代论》《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等文章,冲破古文义法的束缚,“纵笔所至不检束”,大量运用新名词和俗语,平易畅达,把理性剖论和强烈的感情抒发结合,被称为新文体。这种思想新颖、别有魔力的新文体,在新进青年中引起极大反响,一时风靡海内。报刊文章多模仿梁启超的文风。一批革命派宣传家如邹容、陈天华、柳亚子、高旭、金天翮等也运用新文体宣传反清,使文界革命更广泛地展开。尤其是邹容的《革命军》,把新文体的特征和长处发挥到极致。文中充满了当时最新的思想、最新的语言,感情炽热,气势磅礴,文字浅近直截而生动,极富感染力、鼓动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文界革命也推动了报刊文章样式和语言的变革。戊戌变法时期,裘廷梁已经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梁启超发动文界革命时,进一步倡导言文合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后,白话报刊大量创办,白话文运动成为文界革命的一个方面。梁启超的《饮冰室自由书》创造了一种新的杂文文体,“每有所触,应时援笔”,“以精锐之笔,说微妙之理”。此后报刊出现大量随感、时评,成为现代杂文的滥觞。黄远生等一批新闻作家则发展和完善了通讯报道文体,是此后报告文学的雏形。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后,梁启超坚持君主立宪,文界革命影响渐微。同时,国粹主义文化思潮兴起,一些革命派作家如章太炎、刘师培等更多借用传统文体宣传反清思想,散文变革没能进一步发展。但文界革命已经打破传统古文的思想、语言和体式规范,创造了自由表达近代新思想的新体散文,为现代文学散文的形成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