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在诗外

    工夫在诗外 :

核心意涵是文学创作的能力不仅在于文学家的创作技巧与语言技巧,更在于创作技巧与语言技巧之外的人生阅历、知识修养、审美体验、天生禀赋等因素。

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这一观念萌芽较早。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许多理论观念都认识到现实生活对文学家的感发作用,认识到文学家自身的人生阅历、知识修养、审美体验、天生禀赋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强调“养气”“缘事而发”“文以气为主”。

明确提出这一观念的是南宋诗人陆游,他从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弊端和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体悟到这一“诗家三昧”,运用诗的形式将这一观念表达出来。《示子遹》一诗写道:“我初欲学诗,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虽以杜甫为祖,但继承的是杜诗谨严的诗法,注重的是诗内功夫,使诗歌沦为语言游戏。

陆游告诫人们,诗歌创作不能仅仅注重技巧,要关注现实。要创作出真正有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诗歌,只能深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他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云:“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就说明了这一点。单纯为作诗而作诗,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拾人牙慧,只有在鲜活的实践中悉心体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为您推荐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 郎廷槐编。郎廷槐,字梅溪,辽阳(今属辽宁)汉军镶黄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七年(1698)官新城知县,后升达州知州,撰有《江湘夜雨集》,生平事迹见于《清诗纪事初编》卷六。《师友诗传录》..

《吕氏童蒙训》

《吕氏童蒙训》 : 吕本中撰,共3卷。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其言理学乃折衷二程,论诗文则祖述苏、黄。后朱熹之学盛行,《吕氏童蒙训》论诗文之语遭删削。后人将其..

意趣

意趣 : 字面意思指意味、情趣,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主要指艺术审美活动的一种超越了直接感知、理解的深层审美心理状态,是对审美对象的言语、形象背后蕴藏的意味内涵的领悟和情趣体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

以文运事

以文运事 : 清廖燕《金圣叹先生传》云:“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

平淡说

平淡说 : 北宋诗人梅尧臣提出。其渊源于唐代诗论,如晚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澄淡近似于平淡,“格在其中”近似于诗歌内蕴之高远情性。梅尧臣在诗作..

物境

物境 : 《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