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星 :
湖北蕲州(今属蕲春)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祯十二年(1639)副贡生。南明弘光朝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科,辞不就,为有司所迫北上入京,以老病乞归。卒于康熙二十六年。
顾景星记诵淹博,少有神童之誉,见赏于龚鼎孳。长与杜濬齐名,称“杜顾”,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诗古文词皆名于世。其诗长于乐府歌行,意气纵横,为一时霸才,七言古诗如《对酒当歌行》追忆生平、抒写怀抱,《楚宫老妓行》寄寓兴衰之感,皆具水准;《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当时刍秣尽凡才,急难何曾见腾逸”二句,借题发挥,指斥庸流临难退避,不齿于人,议论精彩。五言律诗《战后》深沉苍凉,颇得杜甫诗歌神髓。
词亦工于言愁,多写故国之思、黍离之痛,虽不尽合乎格律,但出以真纯,常有高作,如〔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一词中“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及“问姮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数句,情绪激烈,孤愤之情一览无遗。此外如〔柳梢青〕《定远功名》、〔满庭芳〕《芳草湘沅》等作品,怀古中托以世变之慨,阔大而郁勃,直追苏、辛。
其文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都有一定的见解和文采。又如在《金会公诗集序》中论述诗文之理,学问之道,在于多读书、戒焦躁,养气明理,终始如一,不能好名自恃,急于求成;在《汤次曾乐府和序》中论词的发展演变,都有较好的见识。不过他的文章也有细大不捐之失,后人收拾遗稿编集时又缺少别择,就不免有冗滥之弊。
著有《白茅堂集》46卷,《白茅堂词》1卷。另有《读史集论》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