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雍正七年(1729)贡生,3年后中举。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全祖望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勤奋攻读,博通经史,为清代浙东史学名家。尤多留意于南宋、晚明文献以及乡邦文献,虽贫病而著述不辍。37岁时三笺《困学纪闻》,42岁时补辑《宋元学案》,45岁至48岁的晚年仍朝夕不倦地七校《水经注》,编《续甬上耆旧诗集》。临终前还自编文集。
全祖望认为“作文以经术为根柢”(《文说二首》),推崇见道之文与经世之文。他的文章以人物碑传居多,成就最高。其传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故国忠义”之士,有殉难烈士、忠义之士、隐逸之士、遗民学者和诗人等,如《亭林先生神道表》中的顾炎武、《明处士四岑张先生墓幢文》中的张四岑,《徐都御史传》中的徐孚远等;二是师长、亲朋,如《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铭》中的方苞、《厉樊榭墓碣铭》中的厉鹗等。这些文章叙事记人曲折尽情,上自立身大节,学术全貌,下至日常生活,零星佚事,皆淋漓以道之,或补史之阙,或总括学术。其记体文多偏向于表彰忠义节烈,如《梅花岭记》写奋力抗清、舍生取义的史可法;《方子留湖楼记》写与甬上志节之士相交的桐城遗民方授等。题跋文数量也较可观,内容涉及经史、诗文、书画等方面,如《跋黄漳浦易解》《跋张茂滋余生录》《钱忠介公墨迹跋》等,体现了经史文三位一体的学术主张。不过,他的文章有不拘成法的特点。有人讥其对古文“粗识藩篱”,“叙述不中律度”(谭献《复堂日记》卷一,范旭仑、牟晓朋整理)等,其实是忽视内容、过于推敲形式的批评。
全祖望亦作诗,与杭世骏、厉鹗等唱和较多。自谓“我诗虽不工,聊足补献征”(《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其意在于评骘人物,表彰忠义,代表作有《拟薤露词》70余首,悼怀和赞颂了易代之际甬上40多位“死国者”。不过,其中议论过多,笔较质直。李慈铭称“其诗学山谷,而不甚工。古诗音节未谐,尤多趁韵;然直抒胸臆,语皆有物。其题词、小注,多关掌故。于南宋、残明事,搜寻幽佚,尤足广见闻”(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第5册))。
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