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达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关于辞达的含义,后世学者见仁见智,一般是从“尚质”角度解释的。唐代孔安国《论语训解》曰:“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宋代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曰:“今之所谓文者,古之辞也。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明其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也。”朱熹《论语集注》曰:“辞取达意而已,不以富丽为工。”他们一致认为言辞只要能明旨达意即可,无需华饰文采。
苏轼从文学创作角度对辞达作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在苏轼看来,所谓辞达就是在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所表现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做到文理自然、随物赋形,把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验以得体的语言形式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达于物之妙境。孔子所说的辞达不是刻意求工,也不反对文饰,是要根据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做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辞达的理想境界是文质彬彬,浑然天成,内容与形式完美契合。苏轼深刻地把握了孔子辞达的内蕴,并弱化了道德色彩,将其提升到自由的艺术境界,创造性地发挥和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