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臣 :
明代苏州府吴江县人。高祖、曾祖均为缙绅,父亲文道昌颖识博学,进士出身,官至广东学道,30岁卒于任所。母亲水氏贤孝慈惠,经学湛深,对儿子管教甚严。文素臣在小说第一回出场,直到最后一回即一百五十四回,文素臣形象贯穿于小说作品的始终。
10岁工于古诗,涉猎史子百家。18岁考中秀才,见宦官专权,时事日非,于是周游天下,途中扶危济困,铲除邪恶,先后搭救才貌双全的女子璇姑、素娥和湘灵,皆纳为妾。进京以后,为皇帝等人治病,钦赐翰林,并准许他巡历天下。太监靳直多次派人行刺、又勾结景王谋害皇帝与太子,均被素臣识破阴谋,平定叛乱。太子继位后,改年号为宏治(即弘治),进文素臣为华盖、谨身两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改辅国公为镇国公,禄视镇国将军,并将水安公主红豆配为次妻。后又平倭寇,立下战功。文素臣官至尚书、宰相,娶二妻四妾,富贵至极。《野叟曝言》以“奋武揆文,天下无双正士;熔经铸史,人间第一奇书”20字分为20卷,其中上联就是对文素臣的写照,正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言:“凡人臣荣显之事, 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 此书几毕载矣, 惟尚不敢希帝王。”
文素臣生性正直,文武双全。小说第一回称他是“铮铮铁汉,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罗星斗”“力能扛鼎,退然如不胜衣;勇可屠龙,凛然若将陨谷”。精通数学,兼及岐黄、历算、韬略诸书。文素臣向弘治皇帝三次进奏,多次平定叛乱,抗击倭寇,显示出治国安邦的才能。
文素臣在号称“女中大儒”、母亲水夫人的自幼教育下,恪守儒家纲常伦理,信奉儒学,排斥异端,性恶佛老,忠于朝廷,不畏强暴,济善惩恶,行侠仗义,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理想的典型化、具体化体现。
文素臣是作者夏敬渠的自寓。夏敬渠字懋修,号二铭。黄人《小说小话》指出:“《野叟曝言》,作者江阴夏某,文白即其自命,盖析夏字为姓名也。”黄人揭示出小说作者夏敬渠利用拆字的形式,从姓氏“夏”中拆出文、白二字作为《野叟曝言》主人公的姓名。作者夏敬渠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晚年撰写这部小说,意在借文白的人生境遇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自己建功立业、出将入相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