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体文 :
先秦诸子经常在自己的论辩文中,选用一些具有故事性的叙事材料来解释事物原委、说明道理及意义,这种性质的文字被诸子称为“说”。如《墨子·贵义》:“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汤之说”就是汤往见伊尹的故事。《墨子·明鬼下》在讲述杜伯杀周宣王的故事后说:“以若书之说观之,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其中的“若书之说”,指书中那些鬼神赏贤罚暴的故事。《庄子·天道》中桓公对轮扁说:“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就讲了自己斫轮的故事。《韩非子》中的《说林》《储说》是说体文的汇集。总之,说体文是先秦诸子和文学家用来证明自己学说、宣扬主张的故事。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既是立论的材料,也是论辩的方式。是诸子论辩文中最具故事性、戏剧性、可读性的文字,包括历史故事、逸闻琐语、神话传说、小说寓言等。先秦诸子名其为“说”,故今人称之为说体文。
“小说”一词就是由“说”而来。《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汉书·艺文志》谓小说家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与庄子表述的意思基本一致。庄子“小说”一词,是后世虚构性叙事文体“小说”概念的创始。《汉书·艺文志》所录古代的小说家中就有五部以“说”为名,充分显示出说体文与“小说”的渊源关系。汉代刘向的《说苑》《新序》也是这种说体文的汇编,一则一则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南朝梁沈约的《俗说》、南朝梁殷芸的《小说》等,这种叫作“说”或“小说”的文体,显然是源于先秦的说体文,且一直影响并延续到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