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言诗 :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黄帝时《弹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用弹弓发射土块追逐猎物,可以看出其内容反映的是早期人类狩猎行为,也正可以说明诗歌是人类早期的产物。又《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夏禹时代涂山氏女的一句歌词:“候人兮猗”,虽是四字,实为两言。因为古人歌诗中语气词只是为了拉长语调,不算节奏,和吟唱时人的情绪有关,所以后代人记载中可保留,可不保留。
《周易》中存有一些古代歌谣,如“屯如,邅如,乘马,斑如”(《屯·六二》);“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六四》);“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中孚·六三》)。虽然无法考证具体时代,但其流传悠久是可以确定的。《孟子·滕文公上》载唐尧说:“劳之,来之,匡之,直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这应该是歌谣的变体。赵逵夫认为该语末句“从而”二字是孟子转述时所加,正是诗歌由二言向四言过渡的体现。
又《诗经·大雅·生民》写定于周初,虽是四言,二言向四言转变的痕迹非常清晰。如诗中的“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载震载夙,载生载育”“不坼不副,无灾无害”“或舂或揄,或簸或蹂”等,四言句皆可读为二言,或者可以理解为先秦诗歌中最普遍使用的四言诗正是从二言诗发展出来的。赵逵夫又认为,二言诗适应人类的先天节奏,和人的生理如一呼一吸,人的基本活动如行走中的一左一右迈步等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