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

    《文化批判》 :

创刊于1928年1月15日,由创造社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李铁声和朱镜我等5人化名为丁悊编辑。1928年5月迫于国民党当局压力而停刊, 历时5个月,每月出版1期,共出5期,第5期改名为《文化》。

《文化批判》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学说,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借此推进社会的变革。主要刊载涵盖哲学、政治、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文章,也刊载了一些文学作品和翻译文章,并开设了介绍马列主义名词的新辞源专栏。为了转移当局注意力,还设置了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情况’研究”。

《文化批判》封面

《文化批判》以辩证法唯物论为核心理论来阐释社会历史各个领域的变迁,并力图借助这种思想理论的革新来达到指导、变革社会现实的目的,从而为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分析提供一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为青年人的革命实践提供新的思想武器。刊物强调文学的斗争性、革命性、宣传性和变革现实的工具性,把文学作为革命阶级的武器,鼓吹作家“为革命而文学”。

刊物在具体的行动策略上以批判为中心,用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偏激的极端化情绪态度来看待以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新文化传统,认为五四新文化所创建的民主与科学话语已失去了社会批判的力量, 不能成为文化批判的武器,反叛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话语。尊辩证法的唯物论为最高哲学,从而走向话语的一元化和绝对化,拒绝承认其他思想观念的历史合理性。

《文化批判》是西方左翼文化理论在中国的移植和模仿,它的问世表明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出现了知识分子不同立场、思想和话语方式的矛盾和分化。其对后来的中国左翼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某些思维方式、文学观念、话语模式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



为您推荐

《策秀才文》

《策秀才文》 : 南朝齐王融撰。原文见于《文选》卷三十六、《全齐文》卷十二。此文作于永明九年(491),为代国君所拟之策问,以供秀才们应答。全文共提出进贤纳谏、垦田开渠、刑罚缓急、开矿铸钱和改元异服..

郭曾炘

郭曾炘 :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历官至典礼院掌院学士。民国后,曾受聘为《清史稿》总纂。出身于累世簪缨之家,祖父郭柏荫官至湖北巡抚,他本人亦为时所重,张之洞尝叹曰:..

王守恂

王守恂 : 天津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二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十年充法律馆纂修,次年出洋考察刑律,归国后调巡警部。宣统二年(1910)放河南巡警道。入民国后曾任职内务部。民国六年(1917)简会稽道尹,调..

高旭

《诗镌》

《诗镌》 : 原为《晨报副镌·诗镌》,作为《晨报》副刊《晨报副镌》的一个专栏,出版时被题为“诗镌”。因徐志摩在专栏第1号刊发的《〈诗刊〉弁言》中,将专栏称为“诗刊”,所以又称《晨报副镌·诗刊》。于..

君子风雅

君子风雅 : “风雅”,本指《诗经》中的《风》和《雅》,代指《诗经》。“君子风雅”字面意思是春秋大夫的赋诗言志。《汉书·艺文志》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

吴保初

吴保初 : 安徽庐江(今合肥)人。故居在庐江县城南之沙湖山,家有北山楼,因以“北山楼”名其诗集,故又称为北山先生。因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支持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其父系淮军将领、广东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