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

最初用于人物品评,《论语·微子》有“逸民”之目,指“节行超逸”者(何晏《论语集解》)。东汉以后隐逸之风渐盛,逸由人物品评扩展到文艺批评。三国魏曹丕称刘祯“有逸气,但未遒耳”(《与吴质书》),由其人及其文,正可看出“逸”这一概念由人物品评向文学批评的过渡。

此后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屡用逸字进行文学批评,如“屈宋逸步”“惊才风逸”(《辨骚》),又称阮籍“响逸而调远”(《体性》),曹植“诗丽而表逸”,“景纯(郭璞)艳逸”(《才略》)等。逸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的风格概念。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飘逸”一品,曰:“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前八句可看作是对主体特征的说明,后四句则是对艺术表现特征的说明。

逸产生更大影响是在书画领域,北宋黄休复将逸格置于逸、神、妙、能四格之首(《益州名画录》),对后世影响尤大。逸在文学批评中,具有两个鲜明特征:①在创作主体方面,迥出流俗、孤高傲世。逸民之超逸是精神从尘俗中得到解放,由超逸而放逸,即所谓“体格闲放曰逸”(唐皎然《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②在艺术表现方面,脱略规范、不拘形似,正如裴启《语林》谓:“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世说新语·轻诋》)所以具有逸风格的作品也应出于自然,脱略形似,笔简意繁,有尘外之趣。

为您推荐

观物

观物 : 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观物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如《老子》《庄子》《周易》等。《老子》第五十四章提出:“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观有..

改良群治说

改良群治说 : 语出梁启超1902年发表于《新小说》创刊号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文中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主张从小说革命开始来改良社会。“群治”,语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下..

《文学研究法》

《文学研究法》 : 姚永朴(1861~1939)著,编印于1914年,共4卷。仿刘勰《文心雕龙》的体式,分为《起原》《纲领》《神理》《雅俗》《门类》等25篇。主要从形式上论述了古文的学习法和写作法。具体来说,第1卷讲..

巫术说

文艺价值

文艺价值 : 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活动的特殊形态,文艺价值有其独特的生成系统。由于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创造合目的性的精神价值的形式,所以它不像物质生产,着眼于主体对客体的现实的物质改造;也不像其他精神生..

《论文杂记》

《论文杂记》 : 刘师培(1884~1919)著,1905年分载于《国粹学报》,1928年出版单本,后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共24则,把历代作家都归入《汉书·艺文志》所列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中的某一家。在文学观念上,..

文艺共鸣

文艺共鸣 : 指鉴赏者在接受作品时,为作品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文艺鉴赏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共鸣现象的产生,首先要求作品本身具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