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其基本属性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但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关于审美意识形态,俄国文论家V.V.沃罗夫斯基在1905年《论高尔基》中明确使用了“审美的意识形态”概念,后来苏联美学家阿·布罗夫在《美学:问题和争论》中对意识形态的形式进行分类,认为意识形态具体可分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学者T.W.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指出,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其自然是审美的,但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性。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T.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中反对将艺术与意识形态两者简单等同或对立,认为要细致分析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特殊复杂关系;在《审美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提出西方现代美学史是一部意识形态话语史和政治反应史的观点。美国解构主义理论家P.de曼晚期著作《审美意识形态》中则用审美意识形态描述一种有诱惑力的审美经验,其不仅存在于艺术,更有可能被政治文化危险误用。

在中国,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摆脱和纠正文学“政治工具论”的失误,学者们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展开新的思考。童庆炳从1981年开始发表文章提出文学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钱中文在1987年直接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观念。此外,王元骧、王向峰等学者也有这方面论述,形成了理论共识,认为文学既是一种普遍的一般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审美的特殊意识形态。到20世纪90年代初,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成为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核心范畴,成为文学的基本属性。这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可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分析。

①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某种功利意图。一方面,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态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如科学知识、道德名利甚至物质财富等,而是沉浸于无目的、无利害的审美愉悦之中。另一方面,文学的直接的无功利背后,总是间接地或内在地隐伏着某种功利性。从作家和读者的话语活动来看,虽然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但是显现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同时,文学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审美的无功利性仅是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因此,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

②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文学以形象形态存在,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具有感性特征,表现为直觉方式,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而获得的瞬间领悟。但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仍必须依赖理性,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离不开理性的力量,审美形象的深层蕴含着理性认识。在作家创作中,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思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时常掺杂作者的理性过程。在读者阅读中,艺术形象的感性直觉,可能把人导引或提升到一个至高的理性境界,深切地领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文学直接的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是理性的。

③从态度看,文学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这里的情感,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欢乐与痛苦等。这种情感是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审美情感作为审美评价,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显现。然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反映客观、理智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不直接呈现于审美形象世界中,但会被归纳出来。在直接的审美情感深处,总是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这种双重属性,不只是文学独有,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属性。

为您推荐

灵感

灵感 :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灵感是最佳的创作状态,作品中的一切妙思佳句、神来之笔皆出于此。由于灵感现象具有极浓重的神秘特征,因此自古就多有对灵感的神秘解释。古希腊柏拉图把灵感同神直接联系起来,认..

文学假定

文学假定 : 假定,即假设、虚拟,其本义是对不存在的或尚未发生的事情的姑且认定。而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不同于生活事件的实录,不是通讯报道,不是科学论文,也不是产品说明书,关键就在于它的假定性。文学假定..

劳动说

劳动说 : 大批的原始文艺所反映的内容都与劳动有关,如考古发掘的许多岩画都以动物和狩猎场景为描绘对象。此外,原始文艺与劳动在活动方式上也具有某些共同性,如原始歌舞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节奏,而人在劳动..

文学观念

文学净化说

文学净化说 : 认为悲剧可以激起人的哀怜和恐惧,从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曾音译为卡塔西斯。依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分析,文学净化指对欣赏者的心理医疗的作用,即读者通过欣赏作品,使过分强烈的情感..

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 : 通过具体的独特的环境描写,能显示出一定时代、民族、社会关系发展的本质和历史趋向。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文学作品要写人,写人的命运和性格,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就离不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 : 在西方,经典对应classic和canon。classic源于拉丁语,意为最高阶层。公元2世纪被用于文学批评,指以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作品为代表的最高质量的作家作品。后泛指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