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斋老人 :
中国清代吴敬梓所著小说《儒林外史》卧闲草堂刻本的序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卧闲草堂本是《儒林外史》最早刻本,刊于嘉庆八年(1803),而闲斋老人作序则在乾隆元年(1736)春二月,亦即吴敬梓36岁之时。据吴敬梓《移家赋》记载,其于雍正十一年(1733)移家南京,并开始《儒林外史》的创作。又据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二《怀人诗》记载,乾隆十四年《儒林外史》或基本完稿。由此可见,闲斋老人作序时,应仅见《儒林外史》部分书稿。有学者认为闲斋老人即是吴敬梓,王运熙等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则认为无这种可能性,并认为闲斋老人与卧闲草堂主人、卧闲草堂本回评者恐为一人。此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闲斋老人序言正文仅有600字,主要通过与明代“四大奇书”相比较的方式,阐释了《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及创作方法。闲斋老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谈道之书”,《三国志演义》是一部演绎“天道循环”之书,《水浒传》《金瓶梅》是一部“诲盗诲淫”之书,而《儒林外史》则是一部士人考量功名富贵之书。“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古往今来,功名富贵对于士人的意义非同一般,闲斋老人总结了士人的四种态度,“心艳”“倚仗”“假托”“辞却”,可谓一语中的。在这四种态度中,我们可以管窥士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作者的不同态度。序言中关于考量功名富贵的创作主旨,也得到一些回末总评的印证,如第一回回末总评曰:“‘功名富贵’四字是全书第一着眼处。故开口即叫破,却只轻轻点逗。以后千变万化,无非从此四个字现出地狱变相,可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
在创作方法上,闲斋老人亦是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总结,认为《西游记》“元(玄)虚荒渺”,《三国志演义》“依样葫芦”,《水浒传》《金瓶梅》“章法之奇”“穷神尽相”无有出其右者,而《儒林外史》则“不自居正史之列”,“迥异元(玄)虚荒渺之谈”,且“有《水浒》《金瓶梅》之笔之才”。主要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儒林外史》在创作方法上的特点:①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诚如其序言中所曰:“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植根于现实,以达到艺术上的真实。②小说描写炉火纯青。小说具有《水浒传》《金瓶梅》的“章法之奇”“用笔之妙”,摹写人物故事时,“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这种描写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后来学者谓之的讽刺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