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迷帚》

    《扫迷帚》 :

24回。署名壮者。原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绣像小说》第43~52期,三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

本书是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书,是清末反迷信运动中小说的代表作。书中全面论析了中国迷信风俗的源流危害,并详细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以破除迷信为中心,卷首即指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之大害”,前3回专叙对鬼神之说的论辩,第4回写诸人于江南见闻。

《扫迷帚》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启蒙意识。晚清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开民智”的重要和思想改革的迫切。他们试图借西方的科学知识揭示迷信的本质,利用小说的形式,从事新思想的灌输。小说的主人公卞资生,是江苏吴江县的布衣,“学兼新旧,其胸襟磊落”,专讲实践,最恨鬼神仙怪。他与表弟杨心斋同游各地,对所见所闻的种种迷信现象,逐件加以剖析,从反复的论辩与验证中,充分揭露了迷信的危害和虚伪,最终取得了“合同而化”的效果。这实质上是对卞资生描写的延伸,也是作品关于科学征服迷信题旨的外化。

《扫迷帚》由许多零碎故事和议论所组成,小说色彩很淡,可以说是借用小说的形式以破除迷信的通俗读物。作者未能在人物的绘形写神上下功夫,故书中人物(包括主人公)几乎都成了演绎作者观念的符号,乃至有些人物干脆就用“甲”“乙”“丙”的代号名之。同时,小说也不精心结撰生动诱人的故事情节,不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而是以卞资生和杨心斋的辩论,以及壮抱等几个同道在一起交流见闻观感,来贯穿全书。从思想内容看,本书很有价值;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主要是从小说对人物和情节的要求看,它几乎不能称为优秀的小说。

该小说广采故实,其中不少是实地考察记录,像苏州的盂兰盆会、吴江的社戏灯会,实为难得的民俗史料。《扫迷帚》描写了许多落后、可笑又可叹的民俗,还愤慨地列举了许多借迷信活动以售奸骗钱的事,以深深的憎恶和感叹去揭露这些民俗中所隐藏的迷信与愚昧。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提出:“这部小说最好的部分,不是各地迷信事件的报告,而是苏州迷信风俗的叙述。”可称之为“苏州迷信风俗志”。

《扫迷帚》中,迷信与科学、中国与西方、愚顽之徒与通达之士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随时出现的充满科学精神的议论,使作品显示出特有的雄辩性和战斗性。小说所体现的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启蒙作用。作者大声疾呼以扫除迷信愚昧,是当时西方科学文化思想输入中国的一种社会效应,小说正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时代特点。

为您推荐

《补过》

《补过》 : 作者包天笑,署名吴门天笑生。初刊于1916年12月《小说大观》第8集,标“言情小说”。小说叙医科大学生柳吉人当上医院院长助理并即将成为院长女婿,准备赴德国深造之际,偶遇他学生时代追求并使其..

象外之象

象外之象 : 指诗人通过自己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有限的“眼前景”,呈现出超越这一形象的含蓄蕴藉的无限意义。“象外”二字最早可追溯到南朝画家谢赫的“若取之象外,方餍膏腴”(《古画品录》)。中唐诗僧..

《轰天雷》

《轰天雷》 : 14回。作者孙希孟,署名藤谷古香。《轰天雷》假托日文小说译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初版,翌年海虞文社再版。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轰天雷》系作者青年时..

《新上海》

体物

体物 : 语出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他指出诗赋有别,赋以描摹物态为主,体物逼肖,清新亮活。此说导源于汉赋的审美特征,是对曹丕诗赋欲丽说的细化,反映了文化自觉时代的要求。汉赋写物..

陈言务去

陈言务去 : 指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立意新颖,务必去除陈词滥调。语出中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答李翊书》:“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

《宦海》

《宦海》 : 4卷,20回。作者张春帆。宣统元年(1909)上海环球社出版。作者因曾在广东官场做过幕僚,故对官场的各种恶行与黑幕,可谓亲眼目睹,耳熟能详,因而写下这部《宦海》以作谴责和揭露。而小说中的故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