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

指作者心中的忧愁苦痛、愤懑不平之情会激发他去从事创作,从而将自己的委屈、不满抒发出来。其可以上溯到《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切音乐的创作,都源于人的内心。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于是通过音乐表现出来。西汉司马迁认为自己著《史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愤著书”以“舒愤懑”。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然后列举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发愤著书的事迹,最后总括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作者个人不幸的遭遇,可激发其志气和表达的强烈愿望,促使其以文章自见其道,以便名垂青史。唐代王昌龄认为:“诗者,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气来不适,心事不达,或以刺上,或以化下,或以申心,或以序事,皆为中心不决,众不我知。由是言之,方识古人之本也。”(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他的抒写心中不快与愤气的主张,上承《诗经》怨刺时政、《楚辞》“发愤以抒情”的传统,下开韩愈不平则鸣说之先河。

中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正式提出不平则鸣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认为,正如草木、河水等发声需要风的激荡,金石乐器发声需要人的敲击一样,文学创作也需要作者心中不平的激发。无论是“鸣国家之盛”,还是“自鸣其不幸”,都能成为激发创作的诱因。

不平则鸣偏重于“自鸣其不幸”,即社会的动荡、国家的苦难,以及个人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韩愈说孟郊作诗:“刿目

为您推荐

《太仙漫稿》

《太仙漫稿》 : 韩邦庆著。最初于光绪十八年(1892)连载于作者自编文学期刊《海上奇书》,共12则作品。《太仙漫稿》(附《例言》)无单行本,1926年刊行的《海上花列传》亚东本与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整..

《活地狱》

《活地狱》 : 43回,未完。署南亭亭长,即李宝嘉著。连载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二年的《绣像小说》。李宝嘉写至第39回因病重停笔。第40~42回为吴沃尧(署名茧叟)所续,第43回为欧阳巨源(署名茂苑惜秋生)所续..

《剑腥录》

《剑腥录》 : 53章。林纾著。1913年都门印书局初版,封里题为冷红生著《庚辛剑腥录》。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易名《京华碧血录》,文字稍有改动,著者改署闽侯林纾。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林纾选集》将..

《冥鸿》

《新华春梦记》

《新华春梦记》 : 100回。作者杨尘因。1916年12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1920年8月第3版。首有吴敬恒等人的“叙”5篇,由张海沤作眉批,张冥飞作总评。1996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其收入《中国近代小说大系》..

《花柳深情传》

《花柳深情传》 : 4卷,36回。作者萧鲁甫,署名绿意轩主人。据《自序》,绿意轩主人,姓萧名鲁甫,字詹熙,衢州人。小说创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光绪三十四年上海广雅书局出版石印本。据《自序》,作者有感于中日甲..

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 : 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隐含的意味,是一种弥散性的艺术空间。意义深远而悠长,要靠读者“思而得之”。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