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 :

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隐含的意味,是一种弥散性的艺术空间。意义深远而悠长,要靠读者“思而得之”。

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近而不浮指诗的形象的具体生动性。用诗的语言将事物或情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使景象近在眼前,似乎可以触摸到,而不流于虚浮空泛。远而不尽指诗歌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深远含蓄,不可穷尽。

要使诗歌具有韵外之致,需具有两方面的条件:①审美主体必须具有能在咸酸之外体味出醇美之味的能力。②审美对象本身必须包含深厚无穷的韵味。司空图指出,好的诗歌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致体察、潜心感受和富于想象的观照,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

司空图诗论深受皎然《诗式》的影响,皎然论诗重视文外之旨,贬抑无含蓄之情,极力推崇谢灵运,认为他的诗情在言外,具有文外之旨。司空图吸取前人成果,加以综合改造,提出韵外之致的主张,抓住诗歌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使创作与鉴赏获得诗美的标尺。宋代苏轼在《书黄子思集后》盛赞司空图“味在咸酸之外”的言论,并说:“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对中国古代言意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对后世文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您推荐

《扫迷帚》

《扫迷帚》 : 24回。署名壮者。原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绣像小说》第43~52期,三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本书是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书,是清末反迷信运动中小..

《补过》

《补过》 : 作者包天笑,署名吴门天笑生。初刊于1916年12月《小说大观》第8集,标“言情小说”。小说叙医科大学生柳吉人当上医院院长助理并即将成为院长女婿,准备赴德国深造之际,偶遇他学生时代追求并使其..

象外之象

象外之象 : 指诗人通过自己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有限的“眼前景”,呈现出超越这一形象的含蓄蕴藉的无限意义。“象外”二字最早可追溯到南朝画家谢赫的“若取之象外,方餍膏腴”(《古画品录》)。中唐诗僧..

《轰天雷》

《新上海》

《新上海》 : 10编,60回。作者陆士谔。上海改良小说社初刊于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年1~2月),标“社会小说”。卷首有李友琴序,卷末又有其短评。《新上海》初版今已不存,有宣统二年六月再版和宣统三年正月三版..

体物

体物 : 语出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他指出诗赋有别,赋以描摹物态为主,体物逼肖,清新亮活。此说导源于汉赋的审美特征,是对曹丕诗赋欲丽说的细化,反映了文化自觉时代的要求。汉赋写物..

陈言务去

陈言务去 : 指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立意新颖,务必去除陈词滥调。语出中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答李翊书》:“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