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秀 :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是隐与秀两种相反相成的文本审美特征的合称。其中“隐”是就篇章而言,即隐篇,指文本整体具有耐人寻味的多重意义;“秀”是就语句而言,即秀句,指文本局部具有警策效果的特出语句。
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首,刘勰对隐与秀的内涵做了界定,即“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文外之重旨”即文外之意义或韵味,“篇中之独拔”即特出的警句。
隐与秀的观念在刘勰之前已有深远的传统,远的如《诗经》的比兴手法、《春秋》的“微而显”笔法,近的如陆机《文赋》中“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和“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都包含了隐与秀的观念。
刘勰对隐秀观念的发展主要有两点:①用隐衡量作品的整体,用秀衡量作品的局部,将各自独立的隐与秀两种观念整合成为一个相反相成的概念,深化了对作品整体与局部审美特征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②对实现隐与秀两种艺术效果的方法作了深入的讨论。刘勰认为:“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即隐不等于晦涩,而秀也不等于藻饰,隐、秀都是以作者真实的才性情思为基础自然实现的,正如刘勰所言,“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