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阳休之书》

    《与阳休之书》 :

北魏祖鸿勋撰。原文见于《北齐书·祖鸿勋传》,严可均收入《全北齐文》卷二。阳休之,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人。此文是祖鸿勋辞官归里写给阳休之的信,共分两个部分。先叙述其陶冶山水,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后规劝阳休之急流勇退,知足而返。本文开头第一句“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纯粹是托辞,所以作者仅一笔带过,立即转入对家乡山庄田园风光的描写。先写居处环境。雕山地处闲远,水清石丽,四周有重峦叠嶂相拥,中间有数顷良田相伴。家有野舍于斯,虽遭荒废,而经过修复,已焕然一新。他的“野舍”环境:“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其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蒨。”这种情调很接近魏晋人,清逸而无浓丽之色。

然后,作者转换笔法,变客观描绘为主观介入。当他不时牵裳涉水、拄杖登攀的时候,不禁产生了“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的感觉,仿佛不是立足人间,而已置身仙山琼阁,羽化而登仙。“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一句,直将作者误把人间作仙境,盘桓其间流连忘返的心情和神态,勾画得出神入化,宛然若现。他余兴未尽,归来仍“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勾勒出了作者寄情山水,啸傲江湖的潇洒形象。

第二部分,掉转笔锋,直指阳休之本人:“而吾生既系名声之缰锁,就良工之剞劂”,说阳休之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接着八句描绘阳氏官场得意,文坛擅名之状,用语精丽,文辞华美,俨然歌颂褒扬的口吻。但最后“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八个字,先扬后抑,甚具振聋发聩之响。“何必富贵乎!”一语,强烈表明了作者鄙视的态度。“若能”以下一节,以想象设辞,再以“去矣阳子”的棒喝拦截,悬想滔滔,戛然而止。

本文上段写己,写归隐,写山川风光,写愉情快性;下段写人,写在朝,写名缰利锁。两相对照,效果强烈,泾渭分明。且以高尚映低卑,用委琐衬潇洒,二者互为比照。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在北朝骈文中颇得潇洒之致。清人许梿评云:“衰乱之世,能息心岩岫,甚不可多得。文亦幽陗灵珑,饶有两晋风力。”(《六朝文絜译注》卷七)


为您推荐

萧红

萧红 : 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乡绅家庭,卒于香港。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

言志派散文

言志派散文 : 周作人在20世纪20年代就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后来更形成了一整套散文理论,提倡“言志”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一集〉导言》中,周..

文化围剿

文化围剿 : 从1927年至30年代末,执政的国民党为了配合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军事“围剿”,开始进行相应的文化“围剿”。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潘公展主持的《汗血月刊》于1933年4月创刊,创刊号即是“剿匪问题..

《登大雷岸与妹书》

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 :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各种思潮和主义纷纷传入中国,引发了一股“主义热”。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并在《新青年》上开辟《马克思主..

左翼作家批评新月派

左翼作家批评新月派 : 参加这次论争的左翼作家主要有鲁迅、彭康、冯乃超、钱杏邨,新月派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则是梁实秋和徐志摩。1927年左右,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原“现代评论派”的骨干胡适、徐志摩等..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 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钱玄同等人对桐城派与选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明确将它们视为文坛上的“谬种”和“妖孽”。桐城派是清代中叶形成的一个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