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 :
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九年(1670)探花及第,授内弘文院编修,升詹事府右赞善,充日讲起居注、《明史》总裁,历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为乡会试主考徐乾学画像官,整顿文风,文体一变。身陷南北党争之中,屡遭弹劾,乞归,命携书局归里编《一统志》。三十三年,诏征回京修书,使者将至,不明是祸是福,惊悸而死。
与弟徐元文、徐秉义并以文章显名当世,时号“三徐”。论诗宗汉、魏、唐诗,严分唐宋。康熙(1662~1722)初年诗坛上唐、宋诗之争正炽,王士禛被视为主将,受到论敌攻击,徐乾学力辨其诬;又指责王士禛门人汪懋麟误解其师诗风宗尚,极力维护其诗坛正宗地位。诗多酬赠、应制、行旅之作,格律圆整,音调和谐,虽偶有宋调阑入,但不离唐诗正声,是康熙年间馆阁诗人的代表。实际上其诗成就并不出众,如《怀汉槎在狱》“谁为解骖存国士,可怜一饭困王孙。蝉吟织室秋声静,剑没丰城夜色昏”,《雾》其一“绵绵连岱岳,淼淼下通津”等,这类酷摹唐音,咏物言情又见怀抱的诗句并不多见。
徐乾学喜作古文。原本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开阖变化,归于稳惬。考辨议说之类,多与传注相阐发。作为顾炎武外甥,他曾招徕阎若璩等人馆于其家,师友渊源所自,因此学问颇有根柢。不过文章功候不深,不讲求古格,赋颂用韵多失考。
家有传是楼,藏书极为丰富,刊刻唐宋以来先儒经解,有功学者艺林。
著有《憺园文集》《读礼通考》,编纂《明史》《大清一统志》《宋元通鉴》《古文雅正》等,又为门生纳兰性德刊行《通志堂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