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勒,J.

    斯凯勒,J. :

生于芝加哥。幼年在纽约州度过,后就读于西弗吉尼亚州的贝瑟尼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凯勒在北大西洋战区的一艘驱逐舰上服役。1947年退役之后,他先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进修,随后来到伊斯基亚岛,担任当时在这里旅居的W.H.奥登的秘书。1950年返回美国纽约,次年认识F.奥哈拉和J.阿什伯里,共同的诗歌创作理念很快让他们成为好友,共同发起一系列创作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并受聘担任《艺术新闻》杂志的评论员。1961年开始,斯凯勒居住于长岛的南安普顿地区。他为人低调,受躁狂抑郁症困扰,曾接受心理咨询多年。8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困顿、身体虚弱,他益发深居简出。1991年死于中风并发症。

斯凯勒的文学生涯始于奥登对他的引导,而在与奥哈拉、阿什伯里的共事中,他的诗歌逐步走向成熟。1960年,斯凯勒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致敬》。不过,真正引起美国诗歌界关注的是他1969年出版的另一部诗集《自由婚配》。此后,他的创作渐入佳境,《晶体锂》(1972)、《人生礼赞》(1974)、《诗歌的早晨》(1980)和《一些日子》(1985)等诗集相继问世。其中,《诗歌的早晨》为他赢得了1981年的普利策奖。他于1961年获朗维尔基金奖,1969年获弗兰克·奥哈拉诗歌奖,并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以及美国诗人学会资助等。

斯凯勒是纽约派的代表诗人,诗歌成就仅次于奥哈拉和阿什伯里。他在创作起步阶段受业于奥登,这对他后来形成散文化、对话体诗歌风格有一定影响。在与奥哈拉、阿什伯里的密切交往与合作中,他的诗歌风格也与前两者趋同。他对抽象表现主义画风极为欣赏,极力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吸取这类视觉艺术的技法。斯凯勒善于把握普通事物的不寻常之处,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以一种别人不足道、不屑道的独特视角激活读者们被习惯认知所麻木的感受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规避那种流行于50~60年代的长诗行风格,这种能力在他对自然界的入微观察中和对转瞬即逝的动态形象的捕捉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您推荐

梅里尔,J.

梅里尔,J. : 生于纽约。父亲为美国金融行业巨擘。梅里尔家境富裕,自幼接受的是贵族式教育。1943~1947年,他就读于阿默赫斯特学院,其间曾短期从军服役。大学毕业之后,他曾在巴德学院短暂任教,辞职后旅居欧洲..

厄德里克,L.

厄德里克,L. : 生于明尼苏达州小福尔斯。北达科他州龟山齐佩瓦部族成员。外祖父曾是龟山齐佩瓦部族首领,母亲是齐佩瓦族与法裔的混血后代,父亲则是德国移民后裔。厄德里克少年时代跟随在北达科他州沃珀..

里奇,A.

里奇,A. : 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51年,她自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研修。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里奇先后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学院、罗格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麦克拉克伦,A.

鲍沃林,G.

鲍沃林,G.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小镇普兰蒂克顿。1954~1957年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1960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创作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卡尔加..

加兰特,M.

加兰特,M. : 生于蒙特利尔,卒于法国巴黎。因父母不和,4岁时就被送入讲法文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因有苏格兰血统且为新教后代,她显得与众不同。她先后进过加拿大和美国的17所学校,这种不安定的经历加上父亲早逝..

《圆屋》

《圆屋》 : 《圆屋》以北达科他州印第安保留地为背景,记述了杰拉尔丁一家一段噩梦般的经历。杰拉尔丁是保留地负责部族成员注册的人口登记员。1988年的一天,她在外出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被一个名叫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