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C. :
生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卒于纽约。为黑山派诗歌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卫斯理大学获得英语专业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36年赴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放弃学业,加入战时情报部门,后来曾一度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任职,参与F.罗斯福的总统竞选工作。罗斯福总统病故之后,他决定弃政从文,于1947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1951年,奥尔森来到黑山学院任教,随后出任学院院长。其间,他与教师R.邓肯和R.克里利一道,借助刊物《黑山评论》发表彼此的诗歌作品和相似的创作理念,并进而结识D.莱维托芙、P.布莱克本等人,逐渐形成一个以奥尔森为核心的诗歌流派黑山派。1957年,黑山学院因故关闭后,奥尔森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和康涅狄格大学任教。晚年的奥尔森酗酒过度,于1970年因肝癌去世。
奥尔森属于大器晚成型诗人。1949年,诗歌《翠鸟》的问世使年近40的他初具诗名。次年,论文《投射诗》的发表让他逐渐成为二战后引导新诗风变革的领袖人物。他反对现代派诗歌传统和新批评学派,批判他们的封闭型诗歌和学院派作风,建议以一种开放的新型诗风取而代之,这就是他的所谓“投射诗”。在《投射诗》一文中,他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摒弃那些阻碍内在能量宣泄的美学羁绊,而立足音节这一语言的自然结构,以呼吸的自然节律为单位,即兴、自发地创作开放型诗歌。他认为,只有当诗歌拥有了这样的开放性,才能保障诗人的创作能量不断向前流动,从而创作出最鲜活、最具自然生命力的作品。奥尔森的诗学观点与E.庞德和W.C.威廉斯中后期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受庞德的《诗章》和威廉斯的《帕特森》的启发,奥尔森于5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长诗《马克西姆斯诗抄》(1953,1956)。长诗无论是微观创作技法还是宏观文化视角,对《诗章》和《帕特森》的借鉴都相当明显。
奥尔森生前共发表10余部诗文集,包括《冰冷的地狱,灌木丛中》(1953)、《距离》(1961)等。他的诗歌创作强调意识的自由流动,却使得诗歌过于松散而失去重心。奥尔森提倡的新型自由体诗歌,对克里利、邓肯、莱维托芙等年轻一代黑山派诗人的成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垮掉派、自白派等后现代诗歌流派的兴起,都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