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尤希吉 :
出生于伊朗北部山区一个名叫尤希的小村庄。原名阿里·伊斯凡迪亚里,父亲从事农耕和放牧。尼玛在山野间自由自在地成长,跟随村子里的毛拉(伊斯兰教士)学会了读书写字,12岁时才到德黑兰接受正式教育。15岁进入德黑兰圣路易中学,艺术天赋开始显露。在波斯语言文学老师、诗人内扎姆·瓦法的指导下,尼玛开始了诗歌创作,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25岁时创作出震惊伊朗诗坛的新体抒情长诗《阿夫桑内》。《阿夫桑内》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之前的古典诗歌有本质的区别,是伊朗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篇章,标志着伊朗现代新诗正式诞生,为伊朗现代新诗竖起了一座里程碑。《阿夫桑内》在格律和韵律上的创新,开创了伊朗现代新诗的两大主要形式之一——“新古典主义形式”。
1938年和1939年,在《音乐杂志》上相继发表了《渡鸦》和《凤凰》两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象征主义诗歌。《渡鸦》和《凤凰》创作于尼玛在诗歌革新的道路上独自前行的时期,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尼玛倍感孤独,“孤独的渡鸦”和“孤独的凤凰”也象征了诗人自己的孤独状态。这两首诗歌完全打破了伊朗古典诗歌整齐划一的样式,其押韵方式毫无规律可循,全视诗句行文的需要而定。人们把这种律动自由化的诗歌称为“尼玛体”。
由于伊朗古典格律诗对文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尼玛的诗歌革新之路十分曲折坎坷。他的新诗曾长期得不到伊朗文坛的认可,并遭到讽刺和嘲笑。因此,尼玛一生尽管创作了很多诗歌,但在生前没有结集出版。1941年之后,随着伊朗左翼运动的发展,创作新诗成为思想进步的一种标志,伊朗现代新诗才真正发展繁荣起来。
尼玛开创了伊朗现代新诗史上的“新古典主义”和“尼玛体”两大诗歌形式,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带领伊朗诗歌进入现代诗歌的行列,为伊朗现代新诗竖起了两座里程碑。因此,尼玛被尊为“伊朗新诗奠基人”“伊朗新诗之父”“伊朗新诗宗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