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本 :
洒落本约出现于18世纪20年代中期,于18世纪70、80年代达到鼎盛,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左右。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青楼是这种文学样式的主要描绘对象,同时也旁及平常的市井生活,以洞悉当时风俗人情为主,目的在于呈现谐谑精神。
自击钲先生的《两巴巵言》(1728)至多田爷的《游子方言》(1770)出现为止的这段时期为洒落本的初创期。《两巴巵言》被认为是第一部洒落本作品,而《游子方言》则确定了此文学样式的典型,即以对话为主,通过青楼风流达人与不解风情之人的对比,描写游历青楼的故事。进入18世纪70、80年代,洒落本的描写对象扩大到私娼聚集地以及地方上的青楼,有时甚至出现了加入诸多滑稽趣味或注重情感的作品,由此,洒落本进入鼎盛时期。1784年之后,山东京传创作了《新美人合自笔镜》(1784)、《令子洞房》(1785)等作品,以洒落本作者身份出现在文坛。直至1791年,他创作了大量的描绘都市情绪的作品,如《客众肝照子》(1786)、《通言总篱》(1787)、《古契三唱》(1787)、《吉原杨枝》(1788)、《倾城买四十八手》(1790)等,洒落本迎来了巅峰时期。然而,1791年,其创作的三部洒落本作品(《娼妓绢籭》《锦之里》《仕悬文库》)在宽政改革的风潮下被停止出版,京传本人则受到戴枷50天的处罚。由此,洒落本进入衰落时期。自京传遭遇笔祸之后,19世纪初期起,洒落本又重新复活。但由于江户青楼聚集地吉原走向式微,加之此前的青楼达人故事已经吸引不了读者,因此以描写青楼男女真情实感、充满感伤情绪为主题的作品成为这个时期洒落本的主要特征。随着式亭三马、十返舍一九等人加入到洒落本创作中来时,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娱乐性,以情绪为主的创作方法逐渐为人情本所取代,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则为滑稽本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