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西

格西: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僧人学位。藏语意为“善知识”或“良师益友”,只限于学习完显宗(除密宗以外的其他佛教教派)五大论典的学僧。分为四个等级。在拉萨传召法会期间考取的为一、二等;在拉萨三大寺僧众集会时考取的为三、四等。第一等,拉然巴,即拉萨的博学高明者。每年取十六名,需经藏地噶厦政府审定。第二等,磋然巴,即全寺性的卓越高明者。每年取十名,也需噶厦政府审定。第三等,林赛,即从寺院中选拔出来的有才学者。每年每寺取八名,由各寺自行掌握。第四等,朵然巴,意为在佛殿门前石阶上经过辩论问难考取的。每个显宗札仓每年一名,也由各寺掌握。这些名额有时也有所增加。考学位大致在每年八月,以札仓为单位在法相学院举行。由札仓堪布主持,辩论是其考试方式。每个受考者都必须经过五位高级僧侣的问难,每位高僧主问一部经论,依次为《俱舍论》、《戒律本论》、《入中论》、《现观庄严论》、《量释论》。考题由堪布决定,考试时口授给问难的高僧,每部经论只问一次,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问答。考后第二天,由堪布召集全体考生,按考试成绩宣布录取等级。凡考上第一、二等的,还需经过两次复试;第三、四等的则不用复试,一次便可决定,获得学位。获第一等者,可享受崇高的声誉,受到布施供养,故成为学僧们竭尽精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为您推荐

复讲

复讲: 佛教称谓。类似儒家教学以高徒代讲。始见于东晋。《高僧传·道安传》记道安游学至邺(今河南临漳县境)遇见西域僧佛图澄,澄一见安便加赏识,与语终日。众人见安形貌不称,部以轻怪。澄告众曰:此人远识,非等闲之辈。安因事..

伊存授经

伊存授经: 伊存,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使者。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三国时魏国鱼豢的《魏略·西戎传》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日复立者,其人也”(景庐,《..

祜巴

祜巴: 即都统长老,通常为寺主僧。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学僧(沙弥)升“都”(比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钻研,掌握较多的佛经知识,便可升为“祜巴”。具有崇高威望,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佛教领袖。他们为僧时间长,学识水平高,能..

讲导十法

都讲

都讲: ①佛教寺院教职。指讲经时负责唱题发问的僧人。魏晋南北朝时佛教教学采用问答方式,由都讲发问,法师详加讲解阐发。《高僧传·支遁传》记支遁“晚出山阴,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

卧各夫

卧各夫: 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宗教公产”、“宗教基金”。伊斯兰教指符合教法而建立的公共财物、公益事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等(如清真寺房产、 土地、用具、经典等)。一般来自穆斯林的捐献、遗产及寺院土地收入。其..

帕: 即沙弥。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傣族男子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还俗。主要学习傣文,因为佛经都用傣文写成。每日清晨、黄昏,在特定的僧人带领下,朗读傣文,学习字母、拼音、构句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