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主要有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慢读、快读、连读、跳读等。

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不但要看,还要变成有声语言,从而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能深入领会读物词语的含义和精神实质。朗读还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以及促使语言的规范化。默读,就是不出声的读。默读的作用有利于加速阅读的速度,因为它省去了发音器官的活动和听觉活动;它有利于正确深入地理解读物,阅读可以边读边思考;默读有利于培养自觉的阅读态度和习惯。略读,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

其目的在于调查和寻找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关的阅读资料,或者摸清某一学科领域中当前的动态,知道某本书该读不该读,有哪些新东西值得注意,以便心中有数。略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一般人读书的速度平均是每秒钟7个字,20分钟8400字左右,也就是大约10页书。略读则快得多,20分钟有的可以读一本书。略读可不注重词句,通览全书,吸取其精华,获得其中旨趣。因此,拿到一本书后,要先看序、前言、目录、插图、图表、照片以及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对全书有个大概了解。

精读,就是仔细阅读,逐章逐段以至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精读的重点在于深透。慢读,就是缓慢地阅读。慢读的书,要选择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有关的重要而又优秀的书籍以及一些经典着作,作为重点慢读的书。

慢读一般表现为精读。快读,也叫速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加快阅读速度,多读一些书。连读,也叫顺次读。即逐字逐句、逐行逐段地读。跳读,即跳跃式阅读。在阅读时,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或早已熟知的内容,如过渡性词语,引证的材料,推论的过程,整行、整段乃至整页地跳过去,只寻找主要的论点、新颖的见解、争论的焦点或者是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上述阅读方式各具特点,在实际运用时,往往是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您推荐

阅读记忆

阅读记忆:指对读物内容和形式(语言文字)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过程。记忆是阅读技能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经过感知、理解、吸收了的知识,还必须通过记忆把知识贮存起来并在需用时迅速“提取”,这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阅读行为

阅读行为:指阅读过程中的行为,是阅读学研究的特定对象。构成阅读行为的要素有三:一是读者,即阅读行为的主体;二是读物,即阅读的对象,通常以书面文字形式出现;三是读物后面的作者。阅读需要了解读物的内涵,就是文字载体所表达的..

阅读美感

阅读美感:指在阅读活动中,读者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读物思想内容美和语言形式美予以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阅读美感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这不仅表现在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对读物会..

阅读指导

阅读量

阅读量:即所读读物的数量。有人调查,现在一般中小学生每分钟的阅读量为400字到800字;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7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350万字到70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13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400万字到1000万字。..

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即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指阅读者在熟知阅读材料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心智,感知、理解、评价阅读材料的心理过程。阅读过程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思维,不仅在阅读感知中渗透着思维,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阅读客体

阅读客体: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体认识和把握的客观对象的读物。也称作“阅读对象”。阅读客体与阅读主体总是处于同一个具体的阅读关系中,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正在被阅读,即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