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拉学派(语言)

巴士拉学派(语言):

阿拉伯语法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八世纪产生于伊拉克南方的海港城市巴士拉。这座城市当时是这一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世纪外国(希腊、波斯、印度)文化的接触提供了方便。这里的语言学家为了维护阿拉伯语的纯洁性和推广阿拉伯语的需要,参照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原理,采用惯用法、分析法和类比法等,研究阿拉伯半岛中央地带和红海西岸若干部族比较规范的阿拉伯语以及古代诗话、古诗、阿拉伯谚语等材料,探索阿拉伯语的一般规律,从而扩大了一百年来阿拉伯语言研究的成果,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阿拉伯语法体系,构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巴士拉学派为阿拉伯语法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虽曾受到库法学派延续百年的挑战,但它的基本观点却一直未被动摇。

为您推荐

口哨语(语言)

口哨语(语言):辅助的交际工具之一。有声语言的变体。最典型的是流行于大西洋加内里群岛戈麦拉岛的口哨语。这种口哨语可帮助山民在五公里甚至十四公里的距离中进行口头交际。用口哨语说话时把一两个手指伸入口腔,舌头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之一。语言符号的能指(语音)和所指(语义)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就语言符号的创制而言,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

哥本哈根学派(语言)

哥本哈根学派(语言):也叫“丹麦学派”、“语符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主要流派之一。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创始人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为北欧的一..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语言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古鲁《言语学》、张世禄《语言学原理》将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日译本列为参考书。陈望道《说语文》一文介绍了索绪尔语言、言语、语言活动..

正名主义(语言)

正名主义(语言):先秦诸子有关语言和政治伦理关系的理论。儒家站在旧制度的立场上,认为应该维护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涵义,在语言的运用中应按旧的名分来选择词语。墨家在一般意义上要求说话人准确地使用词语,主张“立辞明类..

文法革新讨论(语言)

文法革新讨论(语言):语法问题讨论之一。发生在1938——1943年间,以上海《语文周刊》为阵地,参加者有陈望道、方光焘、傅东华、张世禄等,旨在建立具有汉语特点的语法新体系。关于语法体制,陈望道提出*双轴制,傅东华提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