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书。三卷。唐代张参编着。从五经中采取三千二百三十五字,依字形分隶一百六十个部首,以《说文》、《字林》及石经为依据,釐定字形,注明音切,笺释字义。字书中有而经典无者不及。此书专为正五经文字而作,成于大历十一年(776年),初书于屋壁,次刻于木版,后刻于石,至后周显德年间(954-960)雕印成书。有《后知不足斋丛书》本。
五经文字(语言)
五经文字(语言):
字书。三卷。唐代张参编着。从五经中采取三千二百三十五字,依字形分隶一百六十个部首,以《说文》、《字林》及石经为依据,釐定字形,注明音切,笺释字义。字书中有而经典无者不及。此书专为正五经文字而作,成于大历十一年(776年),初书于屋壁,次刻于木版,后刻于石,至后周显德年间(954-960)雕印成书。有《后知不足斋丛书》本。
说文长笺(语言):文字学书。一百卷,又卷首二卷。明代赵宦光着。书约成于万历末年。分“本部”、“述部”、“作部”、“体部”、“用部”、“末部”六个部分。其中“本部”取《说文》部首按韵编排,始东终甲。部中的字则以..
玉篇(语言):字书。三十卷。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着。书成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体例大抵仿《说文》,分五百四十二个部首,部目有所增删,部首排列次序也多有改动。原本《玉篇》收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个。释字以音义为主,..
字林(语言):字书。晋代吕忱着。为补《说文》漏略而作。依《说文》体例分五百四十部首编次文字,共收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其中凡《说文》所无之字,皆吕忱所增。唐代以前与《说文》并重,约在元明之际亡佚。清代任大椿有《..
三苍(语言):又名《三仓》。字书。秦代李斯《苍颉篇》(七章)、赵高《爰历篇》(六章)、胡毋敬(又作胡母敬)《博学篇》(七章)的合称。汉代时亦合此三书为一,断六十字为一章,共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统称《苍颉篇》。又西汉扬雄..
史籀篇(语言):字书。旧说周代史籀着,故名。一说“史籀”非人名,“籀”是诵读之意,首句为“太史籀书”,因取“史籀”名篇。一说《汉书·古今人表》中的“史留”及周厉王时铜器鼎铭文“史留受王令书”中的“史留”皆即“史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