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异例(语言)

古书异例(语言):

指古书中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和行文中的特殊习惯。如倒文、省文、复文、变文等。清代俞樾撰《古书疑义举例》括古书异例凡八十八例,可谓集大成之作。之后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对俞书各有增益补苴。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括俞书,撰有《约论古书文句异例》一节。

为您推荐

整部书用词的研究法(语言)

整部书用词的研究法(语言):通过全面考察整部书用词的情况,进而探求、确定词义的方法。如《荀子·修身篇》:“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其中“自名”二字颇费解,考察《荀子》全书用词,“名”常常与“白”连..

核证文献语言(语言)

核证文献语言(语言):通过核查引证古代文献语言来分析词义、考求词源的一种训诂原则和方法。许慎《说文解字》最早指出“经艺之本”,并以六艺群书的实际语言资料为依据剖析字形、分辨训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后世的训诂学..

比较互证(语言)

比较互证(语言):训话方法之一。指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关系的对比,较其异,证其同,正确地探求和判定词义。在运用*以形索义和*因声求义方法时,绝不能脱离对于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

完全推源(语言)

形音义互求(语言)

形音义互求(语言):一种综合的训诂方法。包括“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法。清代段玉裁《广雅疏证序》云:“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

训同义异(语言)

训同义异(语言):也叫“二义同条”、“二训同条”。《尔雅》训释词语的方式之一。指在一组被训释字中有的要取训释字的甲义,而有的要取其乙义。这是由于训释字不止一义而造成的。如《释诂》:“育、孟、耆、艾、正、伯,长也..

以义正音(语言)

以义正音(语言):指根据意义关系就字正音。戴震《转语二十章序》说:“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止之。”深刻地总结了训诂的音义互求方法,概括了“因声求义”与“以义正音”相互推动的情形。以义正音包含两项内容: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