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推源(语言)

完全推源(语言):

同“不完全推源”相对。确定根词的推源。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如立禺字以为根,禺亦为母猴也。猴喜模效人举止,故引申之凡摸拟者称禺,《史记·封禅书》云‘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是也。其后木禺之字又变为偶,《说文》云:‘偶,桐人也。’偶非真物而物形寄焉,故引申为寄义,其字则变作寓。”确定“禺”为“偶”、“寓”的根词,为完全推源;确定“偶”为“寓”的源词,则为不完全推源。

为您推荐

训同义异(语言)

训同义异(语言):也叫“二义同条”、“二训同条”。《尔雅》训释词语的方式之一。指在一组被训释字中有的要取训释字的甲义,而有的要取其乙义。这是由于训释字不止一义而造成的。如《释诂》:“育、孟、耆、艾、正、伯,长也..

以义正音(语言)

以义正音(语言):指根据意义关系就字正音。戴震《转语二十章序》说:“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止之。”深刻地总结了训诂的音义互求方法,概括了“因声求义”与“以义正音”相互推动的情形。以义正音包含两项内容:一是..

本字为训(语言)①

本字为训(语言):即“同字为训”。异字为训用与被训释字不同的字作训释字来训释字义。如《诗·召南·何彼矣》:“王姬之车。”郑笺:“之,往也。”..

因声求义(语言)

形训(语言)

形训(语言):也叫“以形为训”、“因形为训法”。与声训、义训并列。①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字(词)义的方法。如《说文》:“命,使也。从口令。”通过分析“命”的字形结构,从而解释“命”的意义为“使”。采用形训之法,有助于..

互训词(语言)

互训词(语言):在注释书和训诂专书中互相训释过的词。包括两种情况:(1)单词互训。如《说文》:“造,就也。”《礼记·王制》注:“造,成也。”《尔雅·释诂》:“就,成也。”《说文》:“成,就也。”“造”、“就”与“成”为互训词..

以形索义(语言)

以形索义(语言):训沽方法之一。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探索汉字记录的词的本义。古代汉字具有表意、尚形的特点,它按照词义来绘形,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这是以形索义方法提出的基础。“以形索义“之“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