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音义隐”、“表隐”、“隐义”、“背隐义”。注疏体式之一。解释前人隐而未发之义。《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姚振宗云:“齐梁时隐士何胤注书,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背隐义之义盖如此。由是推寻,则凡称音隐、音义隐之类,大抵皆从卷背录书,皆是前人隐而未发之义。当时别无书名,故即就本书加隐字以名之。”《隋书·经籍志》有郭象《论语隐》,于氏《毛诗音隐》,无名氏《说文音隐》,徐广《毛诗背隐义》等。
隐(语言)
隐(语言):
也叫“音义隐”、“表隐”、“隐义”、“背隐义”。注疏体式之一。解释前人隐而未发之义。《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姚振宗云:“齐梁时隐士何胤注书,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背隐义之义盖如此。由是推寻,则凡称音隐、音义隐之类,大抵皆从卷背录书,皆是前人隐而未发之义。当时别无书名,故即就本书加隐字以名之。”《隋书·经籍志》有郭象《论语隐》,于氏《毛诗音隐》,无名氏《说文音隐》,徐广《毛诗背隐义》等。
形声字正例必兼会意(语言):声训条例之一。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形声字,其形声兼有会意。所谓正例,就是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如“翖”为羽曲,从羽句声。“句”本有曲义,不待假借,即兼会意。至于形声字声符无义可说者,黄侃以为..
犹(语言):训诂术语。其用法有五:(1)用于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如《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2)用引申义释本字。《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歧注:“老犹敬也..
校(语言):注疏体式之一。指考核古书。包括:(1)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正考父的校《商颂》。(2)校对文字,改正脱误。如子夏读“三豕渡河”,谓“三豕”当作“己亥”。刘向父子校群书,则两者兼而有之。训诂家注解古书往往都要校..
传(语言):①注疏体式之一。亦指解释经文之书。解释词语,阐述经义。如《毛诗诂训传》、《韩诗内外传》。有的“传”还在解释词语的基础上叙述历史事件,对原书作重要的补充。如《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
凡字之义必得诸字之声(语言):声训条例之一。由于声与义同源,声同者义相近,可知声与义是不能分离的。因而在造字之后,字义必然寓之于声。《说文》“鏓”下段注:“囱者多孔,葱者空中,聪者耳顺,义皆相类。凡字之义必得诸字之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