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佚(语言)

辑佚(语言):

指收罗群书所引某书之佚文编辑成书的工作。由于古文献多次遭致人为毁坏与自然损伤,所以,古代许多学者都很重视辑佚工作。今存五代以前的集部书籍大多是辑佚的本子。早在晋代,梅赜就辑过伪《古文尚书》。宋代金石考古之学兴盛,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尚书注》与《三家诗》。清代辑佚古书,风行一时,取得很大的成果。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所辑诸书,计有三百七十五种,四千九百二十六卷。清代私人辑佚成就最大的,一是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为研究古典文学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二是黄奭辑《汉学堂丛书》,内收经书八十五种,纬书五十六种,子史书籍七十四种,均属佚书新辑本,颇多参考价值;三是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共辑书六百一十七种。辑佚不是简单地搜求佚文,按条抄录,古人引书常不照录原文,加之年代久远,辗转摘引,难免发生张冠李戴或脱文增字等现象,不加细心考定,便易致误,因而辑佚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为您推荐

义疏(语言)

义疏(语言):也叫“疏”、“义注”、“义赞”、“义章”、“义证”、“谊府”、“注疏”、“章疏“、“讲义”、“正义”、“义略”、“义钞“、“述义”、“兼义”、“别义”、“疏义”、“讲疏”、“文句义”等。简称..

刻本(语言)

刻本(语言):雕版印成的图书。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自从雕版刊印书籍之后,依照时代不同,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等。根据刻印地区不同,可分为浙..

重言(语言)

重言(语言):也叫“重语”、“重文”。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岁岁”等。(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

亦(语言)

隐(语言)

隐(语言):也叫“音义隐”、“表隐”、“隐义”、“背隐义”。注疏体式之一。解释前人隐而未发之义。《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姚振宗云:“齐梁时隐士何胤注书,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背隐义之义盖如此。由是推寻,则凡称音隐..

互相明(语言)①

互相明(语言):即“互文”。如《仪礼·乡射礼》:“弟子自西文应曰:‘诺’。”注:“获者许诺,至此弟子曰诺,事同,互相明。”..

形声字正例必兼会意(语言)

形声字正例必兼会意(语言):声训条例之一。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形声字,其形声兼有会意。所谓正例,就是由声符可以直说字义的,如“翖”为羽曲,从羽句声。“句”本有曲义,不待假借,即兼会意。至于形声字声符无义可说者,黄侃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