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原理》

    《训诂原理》 :

作者孙雍长,湖南祁阳人,1942年3月生。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古汉语专业训诂方向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湖南师范大学、广东五邑大学、广州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校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广东省语言学会理事。

《训诂原理》1997年由语文出版社初版,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再版。分七章,全面、系统、详尽地说明了清人以声音通训诂的优良传统,论述了汉字形音义的辩证关系、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因声求义的辩证性等训诂的基本原理,切入角度和结构安排有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第二、三、四章,作者注重传承清以来训诂学“因声求义”的优良传统;在讲清声义同源理论的基础上,更说明义与形二者结合相对较灵活,训诂应不拘泥于字形;在义与音关系上,二者结合则更为紧密而稳固。音义结合,又对形造成一定的冲击。因而,“通常所说的汉字的形、音、义,三者并不是处于同一平面的关系,也不是一种等距离的三角关系,而是一种层层包容的关系;形体代表声音,声音反映内容。”在“语音和字音的流转”中,作者特别注意到,从古到今汉语语音有所变化,因而文献词语存在音转义存、声随义转、异读别义的现象;音转的实质是同一语词的变易。作者认为,音转对训诂学有重要的价值,前人研究音转的基本规律集中表现在戴震的《转语二十章》,历代的学者都善于用音转的规律来探求词义。对历代文献中存在的音义同源现象,作者以一章的篇幅来加以讨论,这包括声训、右文说和同源词。音义结合既有任意性的一面,也有非任意性的一面,这是同源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五、六章主要讨论了词义的系统性及其发展演变的问题。作者归纳了词义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方面分析词义变化的原因,对同步引申、词义渗透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章作者讨论了训诂和语言的社会性问题,指出词汇词义、言语表达、文字使用都具有社会性,因此要坚持训诂与语言社会性的历史主义原则,关注语言与训诂的社会性因素,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因素。

此书特点:①论述全面而精当。如论述“声训条例”时,指出可由训释字与被训释字之间的字形关系及字音关系两方面来归纳。从字形关系看,声训主要有同字为训、以初文训孳乳字、以孳乳字训初文、以同声符的形声字为训,以及训释字与被训释字没有以上各类字形关系5种情况。从字音关系来看,声训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第一,同音为训;第二,双声为训;第三,叠韵为训。这样就把训释字和被训释字之间的关系做了全面总结。②所用的材料丰富。书中参考的论著达500余部,引用资料900多处。书前有许嘉璐写的序,对作者用2/5的篇幅来论述音义关系评价甚高;书后有赵振铎写的跋语,谓“书中理论之深刻,思虑之续密,能成一家之言”“书中举证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与坊间东拼西凑以成‘专著’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为您推荐

《法律语言学导论》

《法律语言学导论》 : 《法律语言学导论》封面廖美珍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译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J.吉本斯,中文译者程朝阳、毛凤凡和秦明,由法律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原著为英文版,由澳大利亚布莱..

言词证据

言词证据 :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本质区别是,言词证据具有主观性和可变性,其共同特点是经过人的感官感觉、传入大脑、分析判断、记忆储存等过程后再以书面或口头语言形式进行表述的与人体功能相关的证..

《法律话语》

《法律话语》 : 廖美珍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译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彼得·古德里奇,中文译者赵洪芳、毛凤凡,由法律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原著为英文版,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 古..

法庭语言学

立法语言规范化

立法语言规范化 : 立法语言是指国家出台或发布的法律、法规、条约和条例所使用的语言,主要表现为书面形式。立法语言在法律语言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法律理论语言、执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立..

《法律的语言》

《法律的语言》 : 《法律的语言》封面廖美珍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译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D.梅林科夫,中文译者廖美珍,由法律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原书为英文版,由利特尔和布朗出版公司于1963年出版..

错误分析

错误分析 : 20世纪60年代,错误分析作为一种研究范式逐步取代对比分析,并发展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简称二语习得)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错误分析理论认为,学习者错误主要不是由学习者母语影响造成,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