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 3304—91)》 :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封面1982年12月22日,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自1983年10月1日起实施。后经修订,于1991年8月30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重新发布,自1992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文号GB 3304—91替代GB 3304—82。标准规定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字母代码和数字代码。标准适用于文献工作、拼音电报、国际通讯、出版、新闻报道、信息处理和交换等方面。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拼写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有的民族名称按照普通话读音拼写,例如:Miao苗族、Pumi普米族等;有的名称以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本民族的实际语音拼写,例如:Blang布朗族、Yugur裕固族等。对外使用时,朝鲜族名称拼写为Korean,藏族名称拼写为Tibetan。阿拉伯数字代码顺序,根据目前各方面使用比较广泛的编排习惯排列。字母代码用两个罗马字母,均大写。
罗马字母拼写法 | 字母代码 | 民族名称 | 数字代码 |
Achang Bai Blang Bonan Buyei Chosen Dai Daur Deang Derung Dong Dongxiang Ewenki Gaoshan Gelao Gin Han Hani Hezhen Hui Jingpo Jino Kazak Lahu Lhoba Li Lisu Man Maonan Miao Monba Mongol Mulao Naxi Nu Oroqen Pumi Qiang Russ Salar She Sui Tajik Tatar Tu Tujia Uygur Uzbek Va Xibe Yao Yi Yugur Zang Zhuang | AC BA BL BN BY CS DA DU DE DR DO DX EW GS GL GI HA HN HZ HU JP JN KZ KG LH LB LI LS MA MN MH MB MG ML NX NU OR PM QI RS SL SH SU TA TT TU TJ UG UZ VA XB YA YI YG ZA ZH | 阿昌族 白族 布朗族 保安族 布依族 朝鲜族① 傣族 达斡尔族 德昂族 独龙族 侗族 东乡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京族 汉族 哈尼族 赫哲族 回族 景颇族 基诺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拉祜族 珞巴族 黎族 傈僳族 满族 毛南族 苗族 门巴族 蒙古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族 鄂伦春族 普米族 羌族 俄罗斯族 撒拉族 畲族 水族 塔吉克族 塔塔尔族 土族 土家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佤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裕固族 藏族② 壮族 | 39 14 34 47 09 10 18 31 46 51 12 26 45 23 37 49 01 16 53 03 28 56 17 29 24 55 19 20 11 36 06 54 02 32 27 42 52 40 33 44 35 22 25 41 50 30 15 05 43 21 38 13 07 48 04 08 |
注:①朝鲜族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对外使用时为Korean。 ②藏族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对外使用时为Tibe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