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

    语域 :

“语域”这一术语最早由T.B.W.雷德1956年提出,用来描述语言运用变体,韩礼德等人继承了B.马林诺夫斯基提出、J.P.弗斯发展了的语境理论,自1964年开始发展了语域分析。西方学者对“语域”所指有不同的理解:R.沃道用“语域”指各种行话;韩礼德则用“语域”指使用中的一切语言变体。中国社会语言学界对“语域”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游汝杰、邹嘉彦认为语域仅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

一个人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表现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即语域要符合特定语境中自己的角色身份。因此,任何人在运用本族语时,都能根据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变换使用符合自己所处语境的身份的语言形式。韩礼德认为语域是由交际场景、交际方式和交际者三方面(或译为“语场、语式、语旨”)决定的。交际场景指进行中的社会活动,可分为专业性的与非专业性的两大类。交际方式指交际的媒介和表达方式,如口语—书面语、有准备的—即席的,包括修辞方式等。交际者包括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关系,即社会角色关系和谈话角色关系。前者如教师—学生、医生—病人、上级—下级等;后者如说者—听者、问者—答者、作者—读者等。其中每一个变量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如交际场景不同,会产生属于不同学科或领域的语域如法律语言、文学语言、教育语言等;交际方式不同,会产生口语和书面语等;交际者不同,会产生正式程度不同、语气和态度不同的语域。而这三个因素的不同变量的排列组合,则会产生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语域,也决定着交际中意义选择的范围和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

语域理论在话语和语篇分析、语境和言语交际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深化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使人们认识特定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实质和特点,从而能以科学有效的语言方式进行交际,提高交际效果。同时,语域研究还能够深化对当前社会语言生活状况及其特点的认识,进而推进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

为您推荐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 : 其中的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种语言。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

英语

英语 : 全世界约20亿人使用英语,占世界人口的1/3。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超过3.6亿,在世界上位居第三,排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之后;英语第二语言使用人数约4.2亿。与其他语言相比,英语分布区域和使用范围最广,被称..

观察者矛盾

观察者矛盾 : 观察者的悖论最早由拉波夫提出。拉波夫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目的是要研究人们在不被系统观察下是如何谈话的,而要获得自然的语料调查者又不得不进行系统的观察。拉波夫对观察者矛盾的界定是:..

《语言变异和变化》

顺应论

顺应论 : 由比利时语言学家J.维索尔伦在1987年提出,1999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认为,语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语用学应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观角度出发,研究表达行为方式的语言现象的有关用法,顺应论是其核..

旁遮普语

旁遮普语 : 在巴基斯坦,使用人口有6000多万,而在印度,接近3000万。加上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和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这两个地区..

《法官语言》

《法官语言》 : 《法官语言》封面作者主要运用 A.N.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来论述法官的语言,尤其是法官对立法的解释。 廖美珍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译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 L.M.索兰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