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译义 :
传统的双语词典的释义主要是寻找目的语对等词。然而,词义决定于语境,语境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作为抽象的词目词到底有什么意义从本质上讲很难把握;另一方面, 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和地域差异,词汇层面产生的“部分对等”,甚至是“零对等”现象大量存在,这就构成了核心矛盾:一方面缺乏或没有等值词,而一方面必须要寻找等值词。这就造成传统双语词典中,除音译和音译加注外还出现了很多解释性对等词或释义性解释语来替代对等词,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和词典释义研究的深入,辞书界发现双语词典的实质不是用对等词“释义”,而是基于源语词目词及其语义结构的译义。译义就是源语-目的语认知语义结构的映射、转换和重构。其实质是把原来两种语言词汇层面上的等值提升到构式层面,而语言的构式是建立在语言事件的交际模式上。无论语词意义表象如何变化,无论文化特色词如何“特”,它们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都有特定的语言和概念图式,反映为一种习惯交际模式,语词语义表征或语义结构就蕴涵在语言的交际模式中。
具体地讲,译义是以话语事件结构中的原型交际模式为依据,用目的语来重构源语词目词反映在母语者心理表征中全部或主要的语义认知图式,包括音频图式、视频图式、概念图式和语言图式,后者包含了支撑意义表述的所有语言规则。通俗地讲,就是围绕被释义词所作的一切语义描述——对词法特征、句法特征、分布特征和语义结构做出系统的描述。这样便有利于学习者用户系统认知被释义词,把握被释义词的认知语义结构和用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