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学法 :
其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外语学习的认知性学习规律,重视母语和外语的交叉对比。美国心理学家J.B.卡罗尔(J.B.Carroll,1916~2003)在其专著《语言与思维》(1964)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认知法,指出第二语言是一种知识体系,外语学习应该通过对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而语言的运用能力将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使用而得到发挥和发展。
认知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是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认知发生论和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J.S. Bruner,1915~2016)的认知结构论,其语言学理论基础则为美国学者N.乔姆斯基(N.Chomsk,1928~ )的转换生成语法。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认知教学法秉承4个基本原则:①倡导外语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使用和创新能力与技巧;②反对将外语学习和母语割裂,立足于对母语语言现象研究和理解,以认知为途径,培养学习者外语学习中语言使用的创造性,发展学生智力;③以认知为主要目标,适当利用母语讲解来推动外语学习;④重视语言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从而提高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认知教学法在批判行为主义倡导的听说教学法基础上产生,因此在理念上强调语言学习应该建立在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基础上,认为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同样重要,需要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练习。认知教学法从心理认知层面来解析外语学习,揭示了语言学习和其他技能学习的共性规律,与以往教学法相比具有鲜明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认知教学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在教学实践中过多强调分析和理解;②课堂上难以实现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的一致性;③认知教学法缺乏系统完整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实际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有限。
随着教学法的发展,教学实践也由侧重学习者内部习得过程的认知教学法转为侧重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交际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