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关(书法)

汪关(书法):

汪关,(生卒年不详)字尹子,又字杲叔。原名东阳,后于苏州得到汉代“汪关”铜印一枚,遂改名爲“汪关”。爲明末着名篆刻家。他祖籍乃是安徽歙县,但久居江苏娄东(今苏州太仓县),所以他的印风受吴门印人的影响颇深,尤其是继承了文彭典雅平和的气息。他于汉印功夫下得最深,不论白文、朱文,也不论是仿汉玉印,还是仿汉凿印,都能得其神髓几欲乱眞。所刻印章篆法精严,用刀挺洁、稳健,布白则停匀而富有变化。若论明代以精、工建树者,可说是无出其右。白文印“董其昌印”、“张维申印”、“逍遥游”均爲其所刻仿汉之作,尽管三方印同出一人之手,但却在精严之中,各造其极,“董其昌印”于方整中见挺峻,“张维申印”于方整中见委婉,“逍遥游”印则方整中见苍茫,同是运用切刀,同是精雕细琢,因爲处理手法不同,却获得完全不一的意境,这正是汪关的过人之处,这说明作者对汉印美的认识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値得注意的是汪关用刀沉稳、利落,但却经过小心翼翼的收拾,如“董其昌印”中之“印”字的残破,并非运刀中崩落,“张维申印”中每一笔画交接处的弧度,也必须在运刀中先留出而后修饰,至于“逍遥游”一方,何处併刀,何处残破,实际上都是胸有成竹,预先有所构想的。而恰恰不是在运刀中因随意而产生的预料不到的效果,因此汪关的印作,有似绘画中的“工笔”画,表现出的情趣也类似“工笔”画·典雅、雍容而有华采。当然修饰也容易有雕琢之气,而汪关印作的高妙处,恰恰能在精严之下,汰去雕琢之气,并依然给人以自然、恬静的感觉。

汪关的朱文印或作汉印趣味,如“王时敏印”,或作宋元趣味,如“元功”、“塞翁”二印,当然无论其表现残破和烂铜效果(笔划交接点较线条粗重),还是表现流利的玉筯篆,我们都应视爲“工笔”所致。“工笔”画家,必须练就一手挺拔而有力的线条,而“工笔”印人若无一手超人的刀工则无法完成印中要求很高的线条。观汪关朱文线条,流动之中凝聚骨力,光洁之中犹感厚实,确实展现了其驾驭刻刀的高超技巧。

汪关于明万曆四十二年(1614)曾有《宝印斋印式》二卷问世。卷一爲他自己收藏的古印印蜕,卷二则爲他自己所刻印作。汪关的印章,一方面具文人气息,格调高雅,深受书画家所喜爱,明末许多文人书画家用印,出其手製;另一方面他的印作完整精緻,挺洁可爱,亦爲一般人所喜爱,所以雅俗共赏,多爲后人取法。淸代林皋、沈世和、巴慰祖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为您推荐

金代缪篆印(书法)

金代缪篆印(书法):宋金对峙的结果是宋朝只剩半壁江山,作爲一种代价,则举朝上下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蓬勃高涨,虽然岳飞惨死于秦桧之手;但由此而生的民族自尊意识不但在南宋一代贯串始终,就是在明末也时时可发现它的回响。..

宋元押印(书法)

宋元押印(书法):宋代的私印除了採用篆字外,还有用“押”付诸刻印的。所谓“押”是以个人名字写成一种符号式图案,使人不易摹仿。“押”印在元朝很爲盛行,故俗称之爲“元押”。 “押印”皆爲朱文,形状不一。通常能看到的元..

元官印(书法)

元官印(书法):相传元代用“八思巴”文字入官印;在用字上有如此的变化,眞可以说是不同文化类型互相影响的一个範例。在它之前,我们看到了唐代“胡字”入印;在它之后,又有淸代官印以满文入印的现象。虽然这种种尝试并未蔚爲大..

米芾收藏组印(书法)

汉玉印和石印(书法)

汉玉印和石印(书法):玉印和石印始自战国。汉代玉印和石印较之铜印爲少。出土的汉代玉质官印仅见“皇后之玺”印,其余多爲私印,均精巧工整,印钮多爲覆斗钮和坛钮。传世“淮阳王玺”係汉高帝时物。出土时间地点不明,爲淸代陈..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尝见宋徽宗时代内府装卷,常常是钤印满纸,琳琅夺目。特别是手卷形式,在绫天头、前后隔水、本幅和贉尾纸等位置上,内府各印的钤用几乎成爲一种固定的格式。在金碧辉煌的黄绫、黄绢上;鲜红的印色如满天..

隋唐官私印(书法)

隋唐官私印(书法):隋唐官印传世极少。《隋唐以来官印集成》等印谱中见有“广纳戍印”、“观阳县印”两印,皆朱文,印面约5cm见方,印边和印文笔划同粗细。唐代官印有“鷄林道经略使之印”,“归顺州印”、“东安县印”、“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