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运事

    以文运事 :

清廖燕《金圣叹先生传》云:“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加以评点,其《读水浒法》说:“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对史书与小说进行了区分,认为史书必须先有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然后才有专门记述史实的著作,史书是对史实的记录与摹写。

因此,评判史书的标准是真实,它要求史书必须与曾发生过的人、事、情、景相符合。在史书中,文仅是传达事的工具,如司马迁《史记》所写人物,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都被视为“实有”,即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以史书为依托而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属于“据史演义”,是在史书基础上进行的丰富与拓展。虽然《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虚构成分,但往往被认为是实有,仍被视为真实的存在,故历来《三国演义》有“七实三虚”之说。所以,史书和“据史演义”,都强调故事本身,进而对史迹(史记)进行丰富、润色与重构。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到《水浒传》,是一个从记实到演绎再到虚构的发展过程,小说《三国演义》是由以文运事到因文生事的中间状态,《水浒传》则完全抛开史书依托而纯靠想象进行艺术虚构。

为您推荐

平淡说

平淡说 : 北宋诗人梅尧臣提出。其渊源于唐代诗论,如晚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澄淡近似于平淡,“格在其中”近似于诗歌内蕴之高远情性。梅尧臣在诗作..

物境

物境 : 《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

质实

质实 : 字面意义是质朴实在,用于形容人品,具有褒义。但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常表示一种带有贬义的风格描述,其涵义是因实物实景描写过于繁密而板滞堆砌,缺少灵动之气的艺术特点。关于质实风格,具有代表性..

自得说

誓 : 誓,即战前动员令,又称誓众、誓师辞。《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之一。《周礼·秋官·士师》说:“誓,用于军旅。”《文心雕龙·诏策》云:“誓以训戎。”《尚书》以“誓”为名的有《甘誓..

幽深孤峭

幽深孤峭 :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由于钟惺、谭元春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旨趣相同,他们的作品审美风格相近,因此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诗体。这种诗体,以幽深孤峭为基本风格特点,主要通过钟、谭诗作及..

文与道俱

文与道俱 : 道即儒家之道,相当于儒家的伦理观念、义理规范等,既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又具备经天纬地的超验性指导功能。北宋古文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在重视儒家之道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文学自身的规律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