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诗话》 :
杨慎撰,14卷,另有附录1卷,11万余字(《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状元,授翰林修撰。后因谏议世宗追赠其父母谥号一事,被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30余年,卒于贬所,天启中追谥文宪。
著述甚多,《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明清两代多次刊刻,编排各异,今存100余种。万历年间刻本有《升庵全集》81卷。《升庵诗话》自明以来无善本,民国初,丁福保搜集校订,编为14卷并附录,收入《历代诗话续编》。
《升庵诗话》驳杂多端。品诗评句,多于具体中明主张;考证史料,尤重博观中钩玄微。论诗见解多契理通达,旨归仍在“道德性情”,其句法意味强调含蓄、比兴,故反对宋人诗史之说,但又讲究诗歌中的学力。杨慎极为推举李杜,但又有扬李抑杜的倾向。常标举奇、妙、新、美,又说:“文章好奇,自是一病,好奇之过,反不奇矣。”(《升庵诗话·元次山好奇》)在摹古的大方向上与七子一致,同中之异在于其强调取法六朝与《选》诗,虽持唐诗标准审视宋诗,但反对宋无诗之说,认为“学诗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卷十一)。
《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升庵著此书在谪戍永昌之时,边地少书,惟凭记忆,故不免小有舛讹。然慎学有根抵,兼富词章,其所论究在明人诗话之上。”陈耀文《正杨》,胡应麟《丹铅新录》《艺林学山》等,皆对杨氏舛误有所订正。《明诗话全编》第3册集有《杨慎诗话》,另有王仲镛《升庵诗话笺证》、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