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良夫 :
他曾以诗文讽谏厉王,是西周时代有诗文传世的贵族文人之一。《诗经·大雅·桑柔》之《传》说:“芮伯,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一说芮良夫为周大夫。《史记·周本纪》称“大夫芮良夫”,韦昭注《国语·周语》亦云:“芮伯,周大夫芮伯也。”芮,金文中皆作内。古彝器中有内公簠、内公鼎、内仲子鼎等,俱是芮国遗物。
芮为西周姬诸侯国名,其地在汉冯翊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汉书·地理志》载:“临晋县芮乡,古芮国。”《世本》云:“芮伯,姬姓。”(《尚书·旅巢命序》孔疏引)自周初以来,世在王朝。《书序》:“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这是周武王时芮伯。《尚书·顾命》云:“同召六卿,芮伯在焉。”这是周成王时芮伯。
西周王朝自穆王之后,历共、懿、孝、夷四王,衰亡之迹日渐显现,至周厉王时为政暴虐,祸乱将至。芮良夫目睹周道渐衰,意欲劝谏厉王并警戒执政者,于是作《芮良夫》。《逸周书后序》云:“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从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当是芮良夫在厉王无道之政达至极端之时所作。
芮良夫亦曾作《桑柔》一诗讽谏厉王。《诗序》云:“《桑柔》,芮伯刺厉王也。”《郑笺》云:“芮伯,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左传·文公元年》记秦穆公在崤之役时对建议治孟明之罪的秦大夫及其手下说:“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稗我悖。’是贪故也,孤之谓矣。”所引之诗,正是《桑柔》第十三章之六句。又《书序疏》引《世本》云:“芮,姬姓。厉王时芮伯,芮良夫也。”三说相合,《左传》《世本》皆先秦古书,则芮良夫为《桑柔》一诗作者无疑。
以往论《诗经》中作者可考之作,学者们往往不提及芮良夫作《桑柔》,或以为旧说不可信。比如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就指出《国语·周语》记载芮良夫谏厉王引及《周颂·思文》和见于《大雅》的《文王》,“而绝未提起作《桑柔》之事。《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亦载专利之谏,但也未说及《桑柔》。我们觉得芮良夫之谏专利,许是西周时有名的议论,恰好《桑柔》有‘贪人’之刺,于是便附会到他身上去”。其实怀疑芮良夫作《桑柔》的理由并不能成立。因为《思文》《文王》皆周人祀先祖所用歌诗,在《诗经》未编辑成书之时,即被看作国家之重要文献,故周王朝公卿贵族劝谏国君时引用之,以增加劝谏的力量。芮良夫不至狂悖无知到在劝谏国君之时,引自己所作之诗以为典要。
王符《潜夫论·遏利》载:“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隧;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据此则《桑柔》之作,在芮良夫劝谏厉王之后、厉王流彘之前。王先谦《诗三家集疏》亦云:“《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彘。’此诗之作,在荣公为卿士后,去流彘之年,当亦不甚相远。”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述王氏之说,并云:“芮良夫谏厉王,不入,在厉王三十年。退而赋《桑柔》,当在同年(前849)。厉王奔彘在其三十七年,则《桑柔》必不作在是年以后也。”其说更为具体。《潜夫论》作者王符为东汉人,其言诗作于芮伯谏王不入之后,应有所据。《桑柔》之作,应在厉王三十年(前848)之后。王符所说“退赋《桑柔》之诗”,应当是合乎事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中有《芮良夫毖》一篇,内含诗两首,据学者们研究,是芮良夫所作,内容也是劝谏天子。其时代应当与《桑柔》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