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田

    张尔田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家族以儒为业。父张上龢,曾官直隶知县,倾心于词学,曾师从蒋春霖学词,后居于苏州,与郑文焯等词界名流交好,得词学深旨。弟张东荪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

早年曾随父宦游各地,清光绪二十年(1894),侍父归吴门。翌年,以例监生入试北闱,被放,不久依例为刑部主事。二十八年改官江苏试用知府。辛亥革命后,辞官闲居,以遗老自命,寓居上海,着意著述。1914年入清史馆担任纂修,前后近10年,主撰《清史稿》中的《乐志》《刑法志》《地理志·江苏》《图海》《李之芳列传》《后妃列传》等卷。1915年应沈曾植邀请,参加编修《浙江通志》。任职清史馆间,还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离开清史馆返沪,先后于中国公学、光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由张东荪推荐,担任燕京大学教授。晚年任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导师。1945年病逝于北平。

张尔田幼承家学,潜研文史。少时以辞章擅名,为文规摹六朝,诗逼似玉溪。早岁曾从屠寄、秦右衡、章钰为学,一生交游甚广,与夏曾佑、王国维、孙德谦、黄节、邓之诚、钱穆等学者交往甚密。在词学上受父亲濡染甚深,很早就进行词学创作,求教于词学前辈郑文焯、朱祖谋等人;同时又向朱祖谋探讨词学,推扬并践行其词学主张。学词不囿于宗派所限,取法多家,在词艺上取径梦窗、碧山,追求梦窗的密丽之风和碧山的寄托之旨;在词境上追求苏辛词的“清雄”之境,表现出将词品与人品联系起来的审美选择。张尔田在近代以文史著称于世,夏敬观在《遁庵乐府序》中言其“学人也,亦词人也,二者相因相济而不相扞格”。创作实践中,学养熔冶、并蓄包容,在《与光华大学潘正铎书》中自言“少年所为词,小令在淮海、小山之间,长调学步二窗。遭世乱离,才华告退,已不似从前之惊采绝艳矣。自然之趣,或复胜之”。晚岁词作多意蕴言中,抒写词人的幽忧忠爱之思。〔木兰花慢〕“遍昆池劫灰”一词即写于日寇侵华期间,“但闻鬼哭,掩衡门、胡骑满城尘”,以细腻真实之笔反映了国势衰微下胡尘满地、生灵涂炭的战争惨境,艺术而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惨痛抑郁的心境。

在晚近词坛上,“论者谓半塘、古微而外,未有能及之者也”。张尔田指导与点拨了现代词学研究领域的一批专家,如龙榆生、唐圭璋、夏承焘等人,被认为是继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祖谋)的“词坛泰斗”。在晚近词坛新旧交替之时,张尔田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在词学传承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著作主要有《史微》《玉溪生年谱会笺》《蒙古源流笺注》《蛮书校补》《元朝秘史注》《钱大昕学案》等,晚年编订《遁庵文集》2卷。词集有《遁庵乐府》。论词言论散见于《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词学季刊》曾刊发其《近代词人逸事》,并附《词林新语》《芳菲菲堂词话》,唐圭璋据此收入《词话丛编》第5册。

为您推荐

文学语境

文学语境 : 既可指文学作品中某一言语片段与相关言语表达的上下文关系,又可指在语言交际的总体格局下,文学话语表达与日常话语表达或科学话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学中的语境,指跟所发生的言语行为..

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 : 在伊瑟尔提出这一概念之前,现象学美学家R.英伽登提出文学文本是一个布满诸多未定点和空白的图式化结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未定点和空白加以填补,从而使作品的意义最终得以实现。伊瑟尔..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 : 一首男子表达对妻子忠贞不二的诗。诗中男子虽然见到许多美女,但心中唯一想念的只有他安于贫困、勤俭持家的妻子。创作时代不确定,郑玄《诗谱》以为是郑厉公(前700~前697,前679~前673)时代之..

《诗经》意象研究

文学交流

文学交流 : 交流活动是人类最广泛、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对象和手段之一。文学交流是人类一般交流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对人类的交流能力有丰..

互文性

互文性 : 由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J.克里斯蒂娃在吸收俄国文学理论家M.巴赫金的文本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后来经过R.巴特、G.热奈特、A.孔帕尼翁和M.里法泰尔等理论家的发展,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中极具..

近代文

近代文 : 这一时期的旧文坛,仍以桐城派为正宗。但随着时代的巨变,新思想、新潮流的出现及新的政治力量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散文潮流,并不断发生重要的变化,直至过渡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