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

    反讽 :

源自希腊语“eironeia”,表示佯装无知。反讽概念大致可分为古典反讽理论阶段和现代反讽理论阶段。古典反讽理论以修辞学为基础,主要被视为演说术中的一种修辞手段,表示“言意悖反”。M.T.西塞罗将反讽视为一种辞格或是一种混合了幽默与严肃的说话方式,不仅“准确地指出矛盾之处……而是你讲话的整个要旨告诉你要严肃地进行讽刺,此时你的真实想法与你说出来的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西塞罗全集·修辞学卷》)。M.F.昆体良将反讽从辞格扩展到整个论辩环节。

浪漫主义兴起之后,反讽从修辞领域引入哲学思考后被推及美学领域,以图解决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的矛盾。但是浪漫主义反讽追求的主体的无限性又受到G.W.F.黑格尔的批评。他认为,浪漫主义反讽使得“一切事物都会显得虚幻无价值,有价值的只有‘自我’本身的主体性,而这主体性其实也就因此变成空虚无聊的”(黑格尔《美学》第1卷)。其后,S.A.克尔凯郭尔的《论反讽概念》在黑格尔和浪漫主义反讽二者间采取了折中的态度,认为反讽的辩证法是对包含自身在内的无限绝对的否定。

20世纪上半叶,反讽成为一个诗学原则。新批评将反讽中性化,反讽被视为诗歌的基本结构原则之一。I.A.瑞恰兹认为,“反讽由相反相成的冲动组成”(《文学批评原理》)。自此,相反相成或语义悖论成为新批评反讽研究的基调。其后,芝加哥学派的W.C.布斯出版了反讽修辞研究的重要著作《反讽修辞学》,将反讽划分为稳定反讽和非稳定反讽。布斯认为反讽具有社会文化内涵,即反讽包含了解释者的瞬间推理,具有社会认同功能。D.C.米克在《论反讽》中根据使用范围将反讽划分为言语反讽(行为反讽)、情境反讽、戏剧反讽乃至总体反讽、宇宙反讽等,认为“表象与事实的对照”“自信而又佯装无知”及由此产生的“喜剧效果”是反讽的基本特点。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解构批评和后现代思潮的背景下,反讽蔓延到文化批评各个领域。R.巴特认为,反讽即是多重符码的重叠,文本的符码层级不断向外推移,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和意义的多重性。P.de曼认为反讽即自我毁灭和自我创造的辩证关系。J.H.米勒认为反讽在多重话语系统中消解了意义线条和意义中心。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反讽强化了批判的力量,突出了无限可能性的作用。L.哈琴在《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与政见》一书中,强调了反讽作为批判武器的作用,指出反讽作为一种“间离的装置”,其“双重性可以作为一种反作用方式运作”,因而具有巩固、滑稽、对抗、进攻和凝聚等多种功能,并论证了反讽所具有的相关性、包容性和区别性的语义特征。R.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把反讽主义与形而上学相对立,彰显了反讽分裂、批判方面的含义及可能带来多样化可能性方面的功效。

反讽日益与解构、后现代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潮相关联,被赋予民主、多元主义的价值取向。

为您推荐

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 : 文学作品是由各种成分、层次、方面结合而成的整体,其内容要素是相对于作品的外在形式而言的,但在一部有机而完整的作品中,哪些属于内在要素,哪些属于外在形态,难以说清。在内容与形式辩..

文学媒介

文学媒介 : 媒介是现代传播学的一个概念,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如报纸、广播、互联网等。文学媒介是传递文学信息的专门性媒介。根据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文本在不同媒介中的存在形..

批评理论

批评理论 :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文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学术思想发展日益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成熟起来的批评和理论紧密结合的新标志之一。自古希腊以来,虽然批评和理论具有..

文学本质论

《诗经》名物研究

《诗经》名物研究 : 《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说读《诗经》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事实上,若对《诗经》记载的事物、制度毫无了解,很难真正理解其作品。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秦汉..

文学类型

文学类型 : 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在反映生活、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划分文学类型的方法是二分法,即文和笔。南朝梁文论家刘勰认为“今之..

传记批评

传记批评 : 传记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生活过程的相对全面的记录,既包括传主的活动和经历,也包括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等。传记批评要求批评者通过认识、了解作家而去解读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