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 :
宁国府贾蓉之妻,贾珍和尤氏的儿媳,贾敬的孙媳,贾母的重孙媳。秦可卿出身寒门薄宦之家,是营缮郎秦业从育婴堂抱来的弃婴,弟弟秦钟是秦业的亲生儿子。秦可卿在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亡故,是十二钗中最先香消玉殒的一个。她的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隐晦的判词,再加上后世对其死因的争议,使得秦可卿成为《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之中颇为独特的一个。
温柔兼美,贤惠孝顺。小说中写太虚幻境里的可卿仙子,乳名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婀娜,则又如黛玉”。秦可卿综合了黛玉、宝钗的美丽。第八回说她:“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除了花容月貌,秦可卿性格温和,贤惠孝顺,行事稳妥。贾府上上下下无不对她的早亡悲痛惋惜,“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可见,秦可卿在贾府深得人心。
外柔内刚,心性要强。作为贾府的重孙媳妇,秦可卿再袅娜纤巧、温柔和平,也不能掩盖其出身的贫寒。虽然“贫女得居富室”(脂砚斋评),但缺少盈实丰厚的家底,也没有显赫尊贵的靠山,她温柔的外表下,其实蕴藏着一颗“要强的心”。小说曾直接或间接地强调了这一点。第十一回她对凤姐说:“这如今得了这个病, 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大夫张友士也说:“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秦可卿所嫁的贾府与其从小成长的寒门薄宦之家有天壤之别。两相比较,使她无法坐享安宁。她见到宝玉就与自己的兄弟比,由衷地希望秦钟能长进,光耀门庭。与凤姐内外都逞强不同的是,秦可卿是一个是外柔内刚的人,她内心十分要强,但在贾府表面上越“得意”,内心却越忧虑。王熙凤的曲子《聪明累》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似乎也可以用来表现秦可卿的心性和她对贾府兴衰的牵挂。在“心性高强”“聪明忒过”这一点上,秦可卿和凤姐的确有相似之处。
深谋远虑,居安思危。在小说中,秦可卿虽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显示她的精明才干,但作为侯门之媳,秦可卿最早感受到了“盛筵必散”的先兆,她是荣、宁二府中最早居安思危的人,其预见能力集中反映在托梦之事上。秦可卿临终前,作者写她为贾家的事而死不瞑目,特向凤姐托梦,说:“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接着秦氏道出了对于贾家来说是继往和开来的两件事:一是四时祭祀;一是家塾供给。这段嘱托可谓兼顾前后,“四时祭祀”是对祖业的考虑,“家塾供给”,是对后代的筹划。既有物质的储备,又有教育的构想。而且,她还想到了即使有抄没家产的那一天,“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即使有败落那一天,“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秦可卿的深谋远虑于此可见。作者通过秦可卿的托梦对整个贾府将来的命运给予预示和点醒,“秦氏托梦,笼罩全部盛衰”(王希廉评)。
秦可卿的悲剧为红楼女性的命运之悲拉开序幕。关于她的死因主要有病逝和自缢两说,以其判词、曲子来看,似为自缢;而从其病情来看,应属病逝。无论具体死因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青春早逝。一个心系贾府今昔的长房长孙媳过早辞世,于“万艳同悲”的旋律之外,又强化了家族悲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