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本义指水清澈洁净,引申为其他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单纯、洁净、光鲜,与浊相对。由自然事物的特征引申到人和艺术的特征,如容貌的美丑、性格的刚柔、生命力的强弱、道德上的善恶、智慧上的贤愚、社会政治的治乱等。中国古代哲学上的元气论认为天地万物由气构成,而气也有清浊之分,于是因事物禀气之不同造成差异。
汉代以察举、征辟选择官吏,注重道德,而人品的高尚正直就是清。从道德上对人物做出公正的评价就是清议。东汉后期,清议成为士大夫与外戚、宦官斗争的手段,而这些在道德上高自标持的士大夫则成为清流。 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人物品评的重点由道德转向才性。刘劭《人物志》认为,人禀受“清和之气”则聪明睿智。玄学的发展使清议转变为清谈。清谈是单纯的评论和概念分析,而不是繁琐的引经据典,所以清谈之“清”,有简约和明晰的意思。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人物品藻,则用清来形容人的容貌之清秀、精神之超越、气质风度之不凡、为人处世之简约自然。由汉末到魏晋,以清论人由侧重道德、才性,最终转向审美。在清的意义的引申衍化过程中,儒家思想侧重道德上的高尚正直,道家思想则强调清静无为和超凡脱俗。
曹丕以气论文,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用禀气之清浊来解释作家个性的不同,而作家的气又会呈现为作品的气。此后,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大量以清论文。清用来描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往往并不单独使用,而是与不同的词结合,生成不同的意义。而在组成的新词中,清的意义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兼具多种意义,而每种意义实际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清的本义,即纯净明朗。概括地说,大致有以下几种涵义:
①纯正鲜明,兼有思想感情上的崇高正直。《文心雕龙·风骨》“风清骨峻”,《文心雕龙·宗经》“风清而不杂”,意思都是思想感情纯正、鲜明、爽朗。钟嵘《诗品》中的“清刚、清拔、清捷”,都是指情感表现的适度、和谐。
②简约、自然。因为自然是不加人工修饰的,所以与繁富相反,与简约相通,这一意义在唐宋之后往往又与平淡相结合。如陆云主张“清省、清利、清约、清新”等,而这些意义中同时又含有清的本义,即纯洁、光鲜、秀丽。又如清雅,雅的含义是中正平和,与政治和道德有关。但名教有时失之繁琐和虚伪,所以约之以清。清雅即符合人性、简约自然之雅。再如清丽,丽有时失之淫侈,所以约之以清,即纯正、简约、自然之美。相近的词还有清绮、清靡、清华、清艳、清妍、清秀等。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也是这一意思。
③超凡脱俗,清新、新颖大致也可归入这一意义。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把诗歌创作中的清分为“格清、调清、思清、才清”。《二十四诗品》有“清奇”,苏轼主张“天工与清新”,张炎主张“清空”,王士祯说诗以“清远为尚”,主要都是这一意义,而同时又含有自然、平淡的意思。
④悲凉、哀伤,属不常用意义。来自古人对音乐的认识,如清商、清徵。又与悲秋的意识相联系,如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