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

    周瘦鹃 :

江苏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周瘦鹃家贫少孤,中学毕业后曾留校教英文,不久辞职,成为职业作家。16岁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处女作改良新剧《爱之花》。1914年《礼拜六》创刊,王钝根邀其加盟,从而成为该周刊的台柱。同时继续向上海各大报刊投稿,以创作、翻译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类型小说著称,成为民初小说名家。1916年后,历任中华书局、《中华小说界》《中华妇女界》《申报》《新闻报》《新申报》等出版机构及报刊的编辑和撰稿人,曾主编《申报》副刊达10余年,还复活《礼拜六》周刊,主编《游戏世界》《半月》《乐园日报》《紫兰花片》《紫罗兰》等,比较注意适应市场的需要。“新文学革命”以后,被视为“旧派”“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受到贬斥和压抑。从此,他与上海都市大众文艺、时尚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所编杂志更趋“消闲”,并涉足早期电影和花卉园艺,与普通读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虽然在艺术和生活上追求“兴味”甚至“消闲”,但在民族危亡的每一个关口,周瘦鹃都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5年五九国耻事件与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时,为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心,他先后创作日记体小说《亡国奴之日记》和《卖国奴之日记》,并集中撰、译了一批爱国小说。抗战前夕,他与鲁迅、茅盾、包天笑等共同签发《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联合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热情讴歌新社会,并使“周家花园”闻名遐迩,周恩来、叶剑英及其他国内外政要曾多次前往参观。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苏州市博物馆名誉副馆长等职。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8年8月去世。作为近现代小说家,周瘦鹃被誉为“小说界的‘林黛玉’”,以“哀情小说”擅场。其作品注入了社会、时代的内容,引起同时代广大读者的共鸣,因而在民初掀起一股“哀情潮”。周瘦鹃认为情感内容与艺术修辞配合得巧妙,才能做出“上乘”的小说。因此,他在民初创作的各种小说大多讲究“情文兼茂”。虽有少量作品有凭空虚造、千篇一律的毛病,但总体来说,并非无聊的逗趣文字,下流的“吊膀术的文字”,在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周瘦鹃在西方小说的翻译上成绩尤大,是公认的翻译小说名家。其中《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最负盛名,比较客观地介绍了欧美14国,包括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短篇小说作品。总的来看,周氏翻译的特点是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哀感顽艳的独特文学气质和不断趋新的现代性特征。

周瘦鹃,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

周瘦鹃著有《亡国奴之日记》《卖国奴之日记》《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瘦鹃短篇小说》《新秋海棠》《紫罗兰集》《拈花集》等。其大部分著作收入范伯群主编的《周瘦鹃文集》,由文汇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为您推荐

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 : 指能够描写真景物与抒发真感情,其实质是对王国维论词理想标准——境界说的具体落实或运用。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即境界之有无是衡量词的艺术水平的最高标准。他同时提出“能写真..

苏曼殊

苏曼殊 : 广东香山(今属广东珠海)人。父亲为旅日华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6岁回原籍,次年入乡塾,13岁至上海学习英文,15岁后留学日本,学习美术、政治和军事,期间与章太炎、冯自由等一道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光..

《断鸿零雁记》

《断鸿零雁记》 : 作者苏曼殊。共27章,不设回目。1911年夏开始创作,初刊于爪哇《汉文新报》,未完。上海《太平洋报》1912年5月12日至8月7日重新连载,因该报停刊,仍未登完。作者去世后,1919年4月上海广益书..

高妙

高妙 : 最初用以品评人物,汉代有“行能高妙”(《汉书·冯奉世传》)、“德行高妙”(《东观汉记》卷十七)的说法,主要是就德行、政治才能言。至魏晋,渐及于文学批评。魏曹丕评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

情趣

情趣 : 指文学作品中与情感相关联的趋尚、趣味。比较早的用例见于三国魏孟达荐王雄奏:“言辞激扬,情趣款恻。”(《三国志·魏书·崔林传》裴松之注引)情趣指言辞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的趋向。刘宋范晔论文称:..

摹仿说

摹仿说 : 主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一理论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而摹仿又被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文艺的最初根源就被归结为人的摹仿的天性。如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