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妙

    高妙 :

最初用以品评人物,汉代有“行能高妙”(《汉书·冯奉世传》)、“德行高妙”(《东观汉记》卷十七)的说法,主要是就德行、政治才能言。至魏晋,渐及于文学批评。魏曹丕评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典论·论文》),是就文学才能着眼。

唐宋以后,高妙成为文学批评常语。高,指高风迈俗,如北宋黄庭坚评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跋东坡乐府》)“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非吃烟火食人语”,即是高;“妙者,微之极也”(《老子》第一章王弼注),指作品中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微妙的意绪。

南宋姜夔区分高妙为4种:“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白石道人诗说》)郭绍虞认为“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宋诗话考》),正是因为真正高妙者实非语言所能描摹。


为您推荐

情趣

情趣 : 指文学作品中与情感相关联的趋尚、趣味。比较早的用例见于三国魏孟达荐王雄奏:“言辞激扬,情趣款恻。”(《三国志·魏书·崔林传》裴松之注引)情趣指言辞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的趋向。刘宋范晔论文称:..

摹仿说

摹仿说 : 主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一理论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而摹仿又被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文艺的最初根源就被归结为人的摹仿的天性。如亚里..

简古

简古 : 通常用来形容魏晋以前及后世与之相类的简洁、古朴的诗文风格。流行于宋以后的文学批评。如南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七:“自六朝诗人以来,古淡之风衰,流为绮靡,至唐为尤甚。……东野(孟郊)独一洗众陋,..

雄浑

含蓄

含蓄 : 出现较晚,但其哲学根基却在先秦已被奠定,即老庄、《周易》所共持的言不尽意论。以有限之言表现无限之意,在文学上,便是含蓄。较早对含蓄风格的描绘,见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中对隐的论述..

清 : 本义指水清澈洁净,引申为其他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单纯、洁净、光鲜,与浊相对。由自然事物的特征引申到人和艺术的特征,如容貌的美丑、性格的刚柔、生命力的强弱、道德上的善恶、智慧上的贤愚、社会政..

胡风

胡风 : 生于湖北蕲春,卒于北京。本名张光人,笔名胡风,另曾用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11岁开始上村学,1920年考进武昌启黄中学,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1923年进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