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 :

厚的形成渊源自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后宋人大力推崇“盛唐诸公之诗”的“气象浑厚”(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但直至明竟陵派,才明确把厚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加以界说。钟惺谓:“诗至于厚,而无余事矣。”(《与高孩之观察》)谭元春亦谓:“乃与钟子约为古学,冥心放怀,期在必厚。”(《诗归序》)

厚是钟、谭有鉴于公安派浅率刻露的主要病端,从体浑、词整、意恢、法严的角度提出的诗学范式,因此除从传统诗教角度强调性之仁厚的重要性外,在艺术形式上对诗歌亦有求厚的要求,即追求诗歌整体艺术风貌上浑厚蕴藉的美学特征。他们力主厚,但并不排斥灵,认为“厚出于灵,而灵者不即能厚”(钟惺《与高孩之观察》),希望以厚来补救灵之失,“以‘厚’为诗学,以‘灵’为诗心”(钱钟书《谈艺录》)。

清贺贻孙发展了竟陵派关于厚的理论,认为“诗文之厚,得之内养,非可袭而取也”,强调性之仁厚为诗文之厚的根本,并将厚与其他几种风格区分:“博综者谓之富,不谓之厚。秾缛者谓之肥,不谓之厚。粗僿者谓之蛮,不谓之厚。”(《诗筏》)使厚的风格特征进一步明晰化,对后来的诗论、词论都有一定影响。

为您推荐

高妙

高妙 : 最初用以品评人物,汉代有“行能高妙”(《汉书·冯奉世传》)、“德行高妙”(《东观汉记》卷十七)的说法,主要是就德行、政治才能言。至魏晋,渐及于文学批评。魏曹丕评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

情趣

情趣 : 指文学作品中与情感相关联的趋尚、趣味。比较早的用例见于三国魏孟达荐王雄奏:“言辞激扬,情趣款恻。”(《三国志·魏书·崔林传》裴松之注引)情趣指言辞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的趋向。刘宋范晔论文称:..

摹仿说

摹仿说 : 主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一理论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而摹仿又被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文艺的最初根源就被归结为人的摹仿的天性。如亚里..

简古

雄浑

雄浑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一品释雄浑为:“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雄浑是一种力量无限充盈、无比强..

含蓄

含蓄 : 出现较晚,但其哲学根基却在先秦已被奠定,即老庄、《周易》所共持的言不尽意论。以有限之言表现无限之意,在文学上,便是含蓄。较早对含蓄风格的描绘,见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中对隐的论述..

清 : 本义指水清澈洁净,引申为其他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单纯、洁净、光鲜,与浊相对。由自然事物的特征引申到人和艺术的特征,如容貌的美丑、性格的刚柔、生命力的强弱、道德上的善恶、智慧上的贤愚、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