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言为心声 :

这一命题认为语言是创作者内心的反映,从中可以了解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关于言与心的关系,《尚书·尧典》最早提出“诗言志”,其后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淮南子·齐俗训》说“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西汉扬雄正式提出“言为心声”,将其总结为:“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法言·问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世文论多在扬雄言为心声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创作主体与文艺作品关系的观点。东汉王充说,“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衡·超奇》)。南朝梁刘勰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文心雕龙·体性》),“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文心雕龙·练字》)。明代徐祯卿说:“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谈艺录》)清代袁枚说:“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籁,诚中形外。我心清妥,语无烟火。我心缠绵,读者泫然。禅偈非佛,理障非儒。心之孔嘉,其言蔼如。”(《续诗品·斋心》)他们都认为言和心是一致的。

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如金代元好问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论诗三十首》)。清代叶燮对言为心声做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原诗·外篇》上载:“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指出诗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达,作者作诗不能违心表达,同时当违背本心时亦难作出诗。即使勉强作出,也是欺人欺世之作。

为您推荐

赋比兴

赋比兴 : 与风雅颂(《诗经》的作品分类)合称“诗之六义”。语出《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改六诗为六义,云:“故诗有..

讽谏

讽谏 :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有“五谏”的说法,讽谏是其中之一,意即用婉言隐语加以劝谏。如汉刘向《说苑·正谏》云:“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戇谏,五曰讽谏。”在诗学领域,讽谏指通过诗..

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 : 指在具体的言说过程中,言说者所用的美好言辞必须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言要由衷、心口如一。语出《周易·乾·文言传》:“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三表法

坐忘

坐忘 : 语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即要忘其身、忘其智而体悟大道。《庄子·大宗师》中认为坐忘的具体过程为:“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

得意忘言

得意忘言 : 指在具体语境中,听者或观者一旦明确了言说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之后,就会把具体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忘记,或者说具体的言说方式与内容就会变得不再重要。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

心斋说

心斋说 : 语出《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斋的本义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