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西巡抚吕新吾先生赈粥十五法

    明山西巡抚吕新吾先生赈粥十五法 : 一、广煮粥之地。饥民无定方,而煮粥有定处,若不多设处所,以粥就民,恐奔走于场,难宿于家。或朝食一来,暮食一来,十里之外,不胜奔疲,不便一也;壮丁就粥,便可随在歇止,而老病之父母、幼弱之小儿、羞怯妇女饿死于家,其谁看管,不便二也;乞粥以归,不惟道远难携,亦且妄费难察,不便三也。不如十里之内,就近村落寺观之处,各设一场,庶于人情为便。
二、择煮粥之人。旧日监督主管,多委里甲老人。嗟夫!难言之矣。无迫切之心,则痛痒不关,而事必苟;无综理之才,则点察失当,而事恒不详;无镇压之力,则强者多、暴者先而惠不均。故定煮粥之法,当选煮粥之人,先令之讲求。讲求既明,正印官亲与问难。如于立法之外另有良法者,即行奖赏,则人人各奏其能,而仁术益详矣。
三、行劝谕之令。善不独行,当与善者共之。正印官执一簿籍,少带人数,各裹糇粮,遍到乡村,看得衣食丰足,房舍齐整之家,便入其门,亲自劝勉。或愿舍米粮若干,或愿煮粥若干日、饲养若干人,务尽激劝之言,无定难从之数。如有所许,即令自登簿籍,先送牌坊等样,为之奖励。
四、别食粥之人。凡来食粥者,报名在官,立簿一扇,分为三等六班。老者不耐饿,另为一等,粥先给,稍加稠;病者不可群,另为一等,粥先给;少壮另为一等,最后给。此谓三等。造次颠沛之时,男女不可无辨。男三等在一边,女三等在一边,是谓六班。
五、定散粥之法。擂鼓一通,食粥之人,男坐左边,以老病壮为序;女坐右边,亦然。每人一满碗,周而复始。大率止于两碗,老病者加一碗半碗可也。每日夕人给炒豆一碗。
六、分管粥之役。大粥场立总管一人、掌簿二人、司积二人。管米豆俱以廉干者为之。每锅灶头一人,炊手一人,壮妇人更好,柴夫一人,水夫十人,皆以食粥中之壮者为之。但有惰慢及作弊者,即时杖逐。
七、计煮粥之费。凡米须积在粥厂严密之处,司积者自带锁钥,每日每人以三合为率。食粥之人,每日增减不同,掌簿先一夕日落,报名数于司积,令某锅煮米若干。司积冒开米豆者,每一升罚一担。灶头克减米豆者,不论多少,重责革出。
八、查盈缩之数。不分军民良贱,不论本土流民,除强壮充实男女不可轻收外,其余但系面黄肌瘦之人。[[!G8CB7]]羸褴褛之状,即准收簿。每簿分男女二扇,每班常余纸数叶,以备早晚续到之人。其人以日为序,如正月初一日赵甲,某府某县人,见在何处居住,有子无子。初二初三,以次登记。
九、备煮粥之具。布袋若干条,大锅若干口,木杓若干只(杓与碗大),木[[!G97B5]]若干个([[!G97B5]]令食粥者自备甚便,但大小不一,恐多寡不同),大木杓若干个,水桶若干只。柴薪不可多得,即差少壮食粥之人,令其拾采。
十、广煮粥之处。须行各州县一齐通煮,使穷民各就其便,而流来之人不致结聚。但一场过五百人,须将流民拨于别场。有父子夫妻,一同随拨,盖结聚易,离散难。老病妇女何害,少壮男子不散,必为盗于地方。接熟之日,照归流民法,各发原籍,更为得所。
十一、备草荐。饥病之人,坐卧无所,亦易生疾。州县将谷稻稿秸,织为草荐,令之铺地,庶不受湿。有力之家,平日织千百,或冬月施予丐子,或饥年散给粥厂,大阴德事。事完另行奖励。
十二、奖有功。如果有功无过者,原委人役,大则送牌,小则花红鼓乐,送至其家,以示优厚。
十三、旌好义。看其费米之多寡,而定其旌赏之重轻,或送牌坊,或给免帖,或给冠带可也。
十四、赈流民。过往流民,倘过粥厂,每人给粥三碗、炒豆一碗;仍问姓名登记,以便查考。
十五、贮煮粥器皿。天道无十年之熟,一切煮粥器皿,须令收藏,备造一册存库。委付一人收掌,不许变价,及被人花费。
此上皆吕公之良法,可谓曲尽人情。由此推之,若辰刻令人食粥一餐,随以米三合给之,代其下次之粥,民不守候二餐,误其一日之他图;官不为民过劳,日有两番之料理,不尤简且便哉!

为您推荐

白鹿精舍记

白鹿精舍记 : 道之不绝于今日,岂非天哉!道之行也,由于人心,道之废也,亦由于人心。人心正,则大道行;人心不正,则大道废。吴俗信鬼,从古已然。自汤文正公巡抚江南,奏毁淫祠,而人心始日趋于善。然锢蔽..

止信义学跋

止信义学跋 : 此止信义学也。信者,人之所止也。当止于信而不止于信则失其所止矣。诚思言而不信,即非言得其所止;而言无不信,行而不信,即非行得其所止,而行无不信。且上交不以欺上为心,而上交必止于..

尊信义学跋

尊信义学跋 : 此尊信义学也。尝见世之人,遇能信之人则尊而敬之,非尊其人,实尊其信也。遇不信之人则卑而贱之,非卑其人,实卑其不信也。知不信之可卑,愈知信之可尊。果能以信为尊,则视天下之尊无二上..

全信义学跋

考信义学跋

考信义学跋 : 此考信义学也。我辈为学,不敢轻信古人,亦不敢不信古人,必考之于古,以求其信;不敢轻信今人,亦不敢不信今人,必考之于今,以求其信。考之于古而可信也,即以吾之所考者信古人,自不至为古..

体信义学跋

体信义学跋 : 此体信义学也。天地以信生物,而春夏秋冬不愆其期。人得天地之信以生,即以信为体,无信则无体矣。故人必体天地之信以为体,出入起居,体信而立,应事接物,体信而行,大而纲常伦纪,小而日用..

彰信义学跋

彰信义学跋 : 此彰信义学也。信在天下,本自彰著。自诈谖者,以二三乱之,而信之本真晦;自疑似者,以文貌假之,而信之本真愈晦。彰信者,在信一心以信天下而已。天下不吾信而吾之信,自彰天下。果吾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