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书

一笔书:【一笔书】书法美学术语。
唐张怀《书断》卷上云:“伯英学、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惟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
世称‘一笔书者,起于张伯英,即此也。
”所调的“一笔书”,并非指书法的整个篇章能一笔写就,而是与艺术的“气脉”有关,所调“自始至终,笔有帆,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宋郭若《图面见闻志》)宋代美在《绒书谱》中专辟“血脉”一条论之,语日,“字有藏锋出锋之异,聚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书法艺术,集点画线条以成字,集众字以成篇,无论用笔技法和结字如何变化,总要以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金文是股、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钟鼎的铸造,由于时间地点等不同,字体和风格也有各异,周初金文笔画中间粗重,两头尖锋,字形大小不匀、斜正不一,多與变化,魏异诗古,凝炼厚重。
后期金文则结构紫宿,更加平正稳实面较有规律性,形体大小基本一致,刻意求工,行款亦疏朗整齐。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盛赞金文,“然浑古,疏落欹斜,若云午颓,连山忽起,为之心醉。
”又云,“钟鼎文亦有扁有长,有肥有瘦,章法有疏落,有茂密,与隶无异,择而采之,亦河海之义也。
”石鼓文为东周秦国之初的作品,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为我国“石之祖”。
因其书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故称大篆或箍文。
唐张怀《书版》扰日:“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下,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石烘有十个,每石刻一篇有韵的诗,诗体裁类似《诗经》中的四言诗,自唐初被发现之后,无论诗辞、书法,都极受推重和珍爱,评价很高。
唐韩愈《石鼓歌》云其:“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翔凤众仙下,珊瑚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亦云;“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
不烦整能做到此者,亦可调“一笔书”矣。
无独有偶,我的绘画艺术亦有“笔画”之说,宋郭若虚《图画见同志》云:“玉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且其对“*笔画”之述亦为“气脉”者,吕凤子先生曾对此作过详细具体的论述,他说:“连接线条的方法,所谓‘连.,要无笔不连,要笔断气连(指前笔后笔虽不相续而气实连),迹断势连(指笔画有时间断而势实连),要形断意连(指此形彼形虽不相接而意实连)。
所谓一笔画’,,就是一气呵成的画。
”(《中国画法研究》)这里虽然是论述“一笔画”,但其所离完全适用于书法,我们也完全可以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笔书”者,就是一气呵成之书。
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之章法有大小。
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储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
”“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又云:“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
”而绘画则又以“画中龙脉开合起伏”来实现章法中气势贯通之境界,.清人王原祁《雨窗澄笔》云:“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
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潜荡,峰面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
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款则,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铁丙悉称者,调之用也。
着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牵失势。
知开含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
……尤妙在过接映带问,制其有余,补其不足。
使龙脉之斜正浑碎,應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
如能从此渗透,则小块积成大块:满有不臻妙境者乎?”书法之谋篇布局更离不开“气脉”,无论线条之曲直粗细、字体形势之斜正开合如何变化万千,总要以“气脉”贺之,一~气而成,“烟罪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唐太宗《王糖之传论》让观,赏者有如看见书家挥运之时,峰回路转,时开时合知时曲时直,时提时按,、时缓时急,时润时枯……,围绕着赞串于通篇的气脉走笔龙蛇:挥洒自如,“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饮当。
上下连延,左右频雨,八面四方,有如布库:纷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纷形而不可破。
”(明解《春雨杂述》)历代著名书家如王赣之、王献之等人的名作就是体现了此阑妙境,“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置第一行。
”《清蒋和《书法正宗》)明代解缗还以王義之书《兰亭序》为例,论述这种佳构的妙处,他说:“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类,尤布置,所调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鱼戴鸟翅,花须蝶芒,油然樂然,各.上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春雨杂述》)所以,书艺创造要实现“一笔书”之妙境,并不是有意为之、刻意造作而能达到的,必须是具有深厚的功力者,在创作之时毫无犹豫,走笔龙蛇,左右逢源,随意挥洒,不事雕琢,使之星现一派自然天成之趣,方可实现。

为您推荐

中规合矩,肥瘦相和

中规合矩,肥瘦相和:【中规合矩,肥瘦相和】说明书法艺术用笔应符合一定的规矩,追求中和之美。 梁武帝萧衍《答陶隐居论书》云:“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别,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 拘则..

行处皆:留处行

行处皆:留处行:【行处皆:留处行】说明书法审美创造中“行”与“留”的辩证关系。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中》云。 “余见六朝硬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

设色

设色:【设色】指绘画着色方法、技巧。 又称“赋彩”。 《周礼·考工记》,“设色之工,面、績、钟、筐、慌。 ”中国古代绘画设色,不象西洋绘画那样强调光影、环境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和复杂变化。 而是讲究体现对象色彩本质的..

真如画,似真

真如画,似真:【真如画,似真】关于评价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观点。 明杨慎《升秦集》卷二○六记载:杨慎少时,有人问其叔父:“景之美者,人已似画,画之佳者,人日似真,孰为正?”这样的问题还见于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六《真假皆娈》..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计白当黑】书法艺术美的创造法则之一,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云:“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声.曰:‘宇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迷黑,奇趣乃出。 ’以其说验六朝人书,则恶。 “计白当黑”..

有象因之以立,无预因之以生

有象因之以立,无预因之以生:【有象因之以立,无预因之以生】这是关于绘画功能的看法。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伏闻古人云:画者圣也。 '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 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干里在擎。 至..